《大宅门》:十几年后才明白,二奶奶为什么要抢走佳丽?
大宅门儿里的当家人二奶奶,见儿子白景琦从济南带了个窑姐杨九红回来。她作为一个大家庭的掌舵人,在那个重视家族门庭的人来讲:戏子不能容忍,不允许进门,就别提窑姐了。就连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些豪门富户也依然如此。青楼女子向来地位卑微,为世人所不齿。二奶奶不仅不接受杨九红,还强抢她的女儿自己抚养,不让孙女认娘,还口出污言秽语辱骂羞辱杨九红。
二奶奶太狠心,旁人都看不下去了。白雅萍就又将小孙女送回了杨九红那里,黄春也劝过二奶奶。杨九红作为母亲生生被人夺了女儿,太可怜。二奶奶就是不肯认她,也不让孙女认她。以至于杨九红也依样学样,报复性地夺了女儿佳丽的女儿自己抚养,也不让她们母子相认,延续了上一代的恩怨,太悲惨!
后来才明白其实这也是二奶奶的长远打算和一番苦心:她希望孙女佳丽能养在自己名下,那么佳丽的地位,就不再与杨九红的身份有太多干系。在他人看来,这个孙女是养在二奶奶名下的,至少从这一代起根正苗红,地位高贵没有辱没家庭,可以堂堂正正找个好人家嫁了。结果也确实如此。佳丽被培养成了一个大家闺秀,后来还学了西医。二奶奶精心挑选,佳丽也如愿嫁给了军官何洛浦。
二奶奶此举一是为了白家骨肉,二也是希望杨九红能知难而退,离开白景琦。白家多年来打下的江山,不能因为一个杨九红破了规矩坏了名声。
然而,事情真能如她所愿吗?非也!没有因何来的果。
佳丽没了母亲,父亲的形象也顷刻间崩塌。失去了母爱,从小只知道叫奶奶。她一辈子也没能摆脱窑姐女儿的原罪,一辈子活在痛苦与矛盾之中。她怪父亲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招惹母亲,她怪母亲为何生下她,她也心里怪二奶奶明里暗里羞辱杨九红,让自己在众人面前难堪,在这个家永远也抬不起头。她自始至终也没能认杨九红为娘。杨九红就是她心中耻辱的代名词。
若干年后,佳丽也只是从台湾来信,信中提到一句:问候我娘好。然而此时,杨九红已悲伤至极,再无活下去的念想,节食而亡。一家人前半生骨肉分离,后半生天人相隔,永难再聚。
佳丽拥有一身的学问、本领,日子过得却也并不开心,总是郁郁寡欢。她从小失去母爱,心中总是被这些琐事缠扰,阴云不散,挥之不去。她从杨九红手里终于带走了女儿,是那么地心安理得,理所应当。知道以后可能再难见面,她也没个回报认这个娘,哪怕一丝感恩留恋之情,一句话一个念想也没给她。如此的绝情,一如当年的二奶奶。去台湾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一个没有儿女,失去孙女,被周围人一辈子唾弃的母亲孤苦终老。
佳丽刚结婚后不久,丈夫就战死,自己也因为母亲被人骂千人骑万人跨的窑姐,也不愿再嫁,孤独终老。
杨九红最终还是将孙女还给了佳丽。当小孙女说不认母亲的时候,杨九红给了她一巴掌,说明她教育孙女,不像二奶奶那么无情、恶毒,孙女终于认了母亲,跟她去了台湾。
当孙女看到佳丽弹琴的那一刹那,有母亲,以母为荣的感觉真好!有人疼的感觉真好!母爱是任何一种情感所不能替代的!这样的孩子温暖而阳光,内心充满爱,会爱自己,也会感恩他人。她是杨九红带大的,但她并不以杨九红为耻,她活得纯净明理。
孝敬父母是古往今来一直被世人崇尚的孝道准则。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现在很多单亲家庭,即便父母离异,也要一同抚养孩子,就是怕孩子因缺失一方的爱而造成心理阴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佳丽就是个有心理缺失的孩子。
黄春不认父亲。那是因为那个父亲居心不良,实在不堪。不是她不想认,而是认了他,就会给家庭乃至家族带来祸患。
杨九红出身不好,一般家庭都很难接受,何况一个大户人家?哪能人人都像嫁到济南的白玉芬那样通情达理?杨九红也是个可怜人,从小被哥嫂卖到窑子,她也想法从良了,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怎么世人就不给一条活路呢?母子血脉伦理之情,哪是像二奶奶所想说断就能断的呢?
白景琦常流连于烟花柳巷,二奶奶有曾管过?白景琦的孩子基本都不成器,家庭有上心教导过孩子,有重视教育吗?白景琦好好的一个孩子想上大学,都考上了又没让去上,也着实可惜。
白景琦先是找了个仇人的女儿黄春,后又找了个窑姐杨九红,都是不省心。黄春起先二奶奶也是不认,有用吗?儿子都有了只好认。找了杨九红,二奶奶决然不认,还处处羞辱她。白景琦凡事听母亲的,不能不敢护着,还以她为耻,小家不和何以为大家?
杨九红既不能母凭子贵,也无丈夫疼惜自己,见识又短,只知争风吃醋。也不懂什么权谋之术,白在烟花巷里走了一遭,想来也没真学上啥本事。还招来不堪的兄嫂为自己傍身,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当年那么个英姿飒爽的妩媚女子愣被逼成了一个处处遭人唾弃的行尸走肉。别人逼自己也就罢了,自己也逼自己逼白景琦。自己过自己的快乐日子不就得了,还那么在意人言可畏,可就真没法活了。
二奶奶当年不让杨九红进门抢走佳丽,既是怕她带坏了门风,教不好子女;也是自己没有那个境界,容人的度量和气魄,生生把一个家庭两代人拆散,把一个想从良无依无靠,本还温良的女子逼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的泼妇。是那个时代人的旧观念:重门第、讲尊卑、论嫡庶造成的。
从良女子过得幸福的也有。13岁被卖入青楼,之后又成为民国传奇女画家的潘玉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
被丈夫嫌弃,后来过得幸福的也有。为人妻子的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后,后来事业有成,婚姻也很幸福。作为婆婆,她替儿子照顾四个娃,还帮助儿媳不断学习各种知识,配得上儿子不至被抛弃。这样开明的婆婆也是少见。
所以,人要多读书,受教育,长见识,才能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