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史三国:论关羽之青龙偃月

提及关羽,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一个富有争议地课题,即关羽的随身武器—青龙偃月刀。

首先, 「青龙偃月刀」 之名,出自小说 《三国演义》 。依照作者在书中描述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但无论在考古出土,抑或文献记载,皆未找寻到青龙偃月刀,在东汉曾真实存在的任何载录。

但试想 《三国演义》 理应不会无中生有,青龙偃月刀在历史长河中,必然有其原型存在。

「青龙偃月刀」 顾名思义,应是饰有龙纹之偃月刀。参北宋官修的 《武经总要前集·器图》 中,即有一刀名曰 「掩月刀」 ,其刀头阔长,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柄衔接处有龙形吐口,杆末施鐏(圆锥形金属套)。

可以说,其上描述完全吻合世人对青龙偃月刀的各类认知。

但 「掩月刀」 却最早出现于唐代。且作为重型兵器,虽劈砍威力巨大,不过因过于沉重、制作成本昂贵而不得普及。故多用于 演武、阵列、操练 以示军威,抑或 外交、礼葬、进官 以作礼器。

明·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器械》 中便有“ 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 ”之载。

综上所述,如青龙偃月刀这类宽刃长柄刀绝不会出现于东汉,完全是小说虚构而来,故对于关羽武器的认知,则需要重新定义。

至于关羽所用武器,陈寿在 《三国志》 中并未提及,以致后世学者众说纷纭……

其一、矛、戟说。 参 《三国志·关羽传》 载,“ 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故一些学者以关羽「刺」颜良之动作,而推定关羽的武器应是矛、戟一类。

然则由此而否定关羽用刀,并将武器限定在矛、戟,未免过于武断……

参 《尔雅》 有云, 「刺,杀也」 ,即「刺」并不一定代表一个动作。且退一步而言, 《汉书·苏武传》 中亦有“ 苏武引佩刀自刺 ”的描述。因为汉朝之刀皆是直刀,而非宋朝的弯刀,同样可以「刺良于万众之中」。

当然苏武之佩刀应是腰刀,但东汉亦存在长柄刀。

虽参考出土文物,最早之长柄刀出现在唐代,但指的却是 「全铁质」 长柄刀。而唐朝之前亦出土过诸多的矛头、戟头,以及刀头。周纬编写的 《中国兵器史稿》 中即载有 「商代葵纹直脊铜刀头」 之展示。

说明早在先秦即已出现木制长柄刀,如此东汉使用长柄刀,并不突兀。

木制长柄不仅可以节约制造成本,减轻武器重量。最为重要的是武将交战时,木制长柄可以适度缓冲,武器交击所携带的反作用力,故如 「掩月刀」 这类全铁质重型武器,从出现即用于演武、阵列、操练。

换言之,即使三国出现「全铁质」长柄刀,亦不会用于战场实战之中。

其二、剑说。 唐人郎君胄在 《壮缪侯庙别友人》 有「 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之句。而 《武成王庙从祀赞》 亦有「 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 」之言。

虽说是剑,但所谓 「单刃为刀、双刃为剑」 ,其外观在汉代基本上只是单刃、双刃之别。

《汉书·朱云传》 中便有“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之载。文中所谓 「斩马剑」 ,即是一种长柄上装有剑身的兵器。

《唐六典》 卷十六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 ……”

可见,陌刀便是经由西汉斩马剑演变而来,后至宋代发展至 「掩月弯刀」 。

而文中所谓 「长刀」 并非是长柄刀,而是刀刃较长、刀柄在三十厘米以下的刀械。故假如关羽的武器是一种特制斩马剑,同样符合 「刺良于万众之中」 之载述。

其三,刀说。 南梁·陶弘景在 《古今刀剑录》 中载:“ 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关羽不仅用刀,而且是双刀。

文中 「都山」 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的青龙县境内。同时青龙县亦属于是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亦是青龙县的基础产业。

而在东汉,青龙县位于辽西郡,与涿郡同属幽州。故 《古今刀剑录》 所云,并非无的放矢,关羽的武器极有可能即是两柄特制长刀。

然而无论长柄刀,抑或双刀,交战时皆需配合马镫;否则上述结论皆缺少必要条件。

但当前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马镫,却是1965年从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中出土的一副 桑木心鎏金铜片马镫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中。推算其大致年代为公元415年,即 东晋末年 。

但出土实物的佐证,并不能否定三国之前未出现类似马蹬之物。

在 《沈从文说马镫:西汉时代的发明?》 一文中有云,2001年3月发掘的一座三国东吴墓中,出土陶马的马背上即配有马镫;以及2004年11月西安南郊古墓中的西汉大型宫廷壁画,经过文物学者辨别,画中人物已经使用了马镫。

文中所提及的两例考古发掘成果,皆早于两晋,故类似马蹬之物,早在两汉时应已有之。

又参 《三国志·先主传》 中载,“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 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 ,及於当阳之长坂。”

汉朝的三百余里,折合如今约一百五十公里,与新野到当阳的路程基本吻合。

且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已是五十有余。一日一夜奔袭 一百五十 公里,全程紧靠双腿夹紧马腹,恐年轻力壮之人亦会精疲力竭。

或许是因双刀之势不够雄壮,抑或二刀之铁采自 青龙县 ……

关羽的故事在民间经过千年的修饰与传颂,同时将历史元素无意识地糅合其中,最终衍生出 「青龙偃月刀」 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