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我些关于定海古城的资料么?

资料:1定海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群岛之首"的定海文化历史悠久,现是舟山市政府所在地,是舟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中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历史街区。其中始建于后晋天福五年的号称“翁洲第一古禅林”的祖印寺,该建筑雕龙画凤,玲珑精美,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去普陀山进香的道场。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的御书楼,精雕细作,别具风格,四周浓荫蔽日,环境优美,楼内还珍藏着康熙御笔提写的“定海山”匾额及康熙帝画像等重要文物。定海历来是一个军事要塞,除著名的鸦片战争外,定海还有抗倭、抗清一批历史遗存。定海英才荟萃,是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故乡。历史上曾出过如朱葆山、刘鸿生、董浩云等近百位名人,在城内遗有他们大量的史迹。

2古城遗迹简介:

明清历史街区:定海的西大街、中大街是晚清商业街市,街宽4、5米,在当时来讲算得上是真正的商业大街。建有上下二层、木制结构的封火墙,二层的檐廊是当年俯瞰街市繁华景色的最佳场所。

祖印寺:位于定海昌国路,号称“翁洲第一古禅林”,占地面积近万平米,始建于后晋天福五年,后来几经修葺形成了现在舟山本岛上最大的佛寺。

晚清深宅大院:定海留方弄、书院弄、柴水弄、东管庙弄、西大街、昌国路一带,分布着蓝理故居、董浩云故居、刘鸿生故居等许多造型奇特的故居宅室,这里的斗拱、大门、厅堂、门窗、藻井都独具特色。

3风水、从总体上看,定海老城符合“背山、面水、向阳”三个吉地的基本条件。定海老城的位置,从唐朝开始延续下来,其间只有很小的改变,大致上在今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环城西路、解放路范围内。历史上定海几经废置,完全有重新选址的机会,但每每都是在原址上重建,必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存在。

传统风水讲究的是气,《风水选择序》中说:“风水以气为主”。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定海城的原址选定在叉河,因叉河土轻,而移到镇鳌山下。对此,理论上的依据是晋代《郭璞古本葬经》:“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我猜想更多是考虑到地基稳固与否的因素。

风水学将大地看作一个有机体,认为大地各部分之间是通过类似于人体的经络穴位相贯通的,“气”沿着经络运行,并聚集于穴位。而大地中的生气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随着地形的高低而变化,所谓的“吉地”,就是生气出露于地表并被藏蓄起来的地方。所以,吉地要由山环抱,以免气遭风吹散,即所谓的“藏风之地”。这并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地理环境。具体说来,一是背靠的山有来路即龙脉。其地形要以马蹄形的山丘为靠背,风水穴位于当中主山峰的山脚下:四周山体为重要的“四神砂”,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列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二是水,吉祥地本身必须是干燥的。但距其不远,应该有曲折环抱的水流淌。三是方位,一般来说以朝南为佳。

由此,风水中的第一步工作是寻龙认穴,就是从宏观上审定龙的形势,“龙者何?山之脉也”、“地脉之行止起伏日龙”,即山脉的来势。望势寻龙,讲求的是来脉悠远、生气连贯,所谓“势远形深者,气之俯也”,意思是气势壮大蜿蜒而来的山富有生气。其实,单从审美角度来看,这种讲究也是有道理的,风水中其实也有不少直觉的成分。定海老城的背山是镇鳌山(一名锁山),镇鳌山由县治的主山——双髻山的主峰延绵下来,脉络相当清晰。

第二步是确定“四神砂”。定海老城的四神砂相当明显:北面紧靠镇鳌山;西面的山,就称为白虎山,逶迤到海口的竹山;东面有长岗山延绵到海口的青垒头,遥遥相抱;南面码头里外的关山、五奎山等,就是定海的案山、朝山了。

同时,老城的西北部把镇鳌山的~块围入城中,整个城镇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形势。从风水理论上来说,西北在八卦中是乾位,乾为八卦之首。又称天门方位。所以,从北京古城到诸葛八卦村,中国大多数城市都选择了这样的走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是因为中国的地势在整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城镇依此安排,水流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