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郭论》后感
郭德纲这本《郭论》,叙事为主。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例如饭桌上的规矩,或经典名著的一些桥段分析,戏曲的重要曲目。更像是一篇杂文,然后写作风格偏口语化,基本和他相声的语言习惯类似,所以读起来也是比较容易不需要逐字逐句去读,基本上一眼扫过就能把内容看了大概。这本书作为生活中消磨时光倒是可以看。但是感觉由于是一些杂文的拼接,行文过于松散,没有整体的框架,所以没有过多的文学价值。是更像是一本茶余饭后的聊天记录。通过本书可以看得出作者是一个极其注重传统,讲规矩的老艺人,文字有的时候真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的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
全书分为三个板块:论俗、捡史、歪批。
从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史料中的段子故事→不吹不黑品名著。
论俗
先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太极开始讲起,我们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四象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八卦又分明八卦和暗八卦,明八卦指的是伏羲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暗八卦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些我们通常只是听说过,离我们还是太遥远。但是老郭将这些深奥的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琐事联系起来,什么“名以食为天”、“筷子的模样与使用”、“吃饭的规矩”,都给你一一对应,让你在对华夏文化中的吃喝玩乐半信半疑的同时增长知识。也是一种欢乐。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过年是每个中国人欣喜乐道的事情,从腊八一过,中国人就开始忙活过年的事情了,贴门画、门神、贴对联、穿新衣裳,那谁知道为什么要用红纸贴对联呢,实际上这个风俗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而且非常喜欢对联。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朱元璋下令说,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文武群臣,家家门口都得贴对联,而且贴对联必须拿红纸写,因为这“红”字好听,这叫万年红。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他觉得红跟朱是一个意思。他所谓的“万年红”,就是姓朱的子孙永远统治天下。既然皇帝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得不听,那就都来吧,所以从那时起,家家户户都开始用红纸写对联。这段“论俗”不仅让人体会到了过年贴对联的乐趣,还了解了红对联的来源,挺有意思。
捡史
前段时间正好讲《明朝那些事儿》又通读了一遍,这次主要看的是朱棣和王阳明。《郭论》中前面正好在捡史部分讲到了朱棣,讲的是朱棣“清君侧”的原因以及当时一些文人墨客对这件事的看法与做法。大概是这样,在中华历史中,出现不少次"清君侧”,不少都是小打小闹,而算得上真正的算得上规模的清君侧只有三次,而成功的只有一次,那就是永乐大帝朱棣。郭老师在捡史模块所讲的内容还是很尊重史实的,有些不懂的地方他是闭口不谈,宁愿错过细节也不胡说一通。严谨的态度给这本书加了不少的分。
歪批
对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对《西游记》中人物的来源描写,老郭突出名著也是老百姓的作品,虽有神话但是避免不了来源于生活。郭老师对“西游”的讲解也很是有意思,之一个和尚十个帮,《西游记》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故事,李世民确实非常维护佛法。据说唐太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出家真乃大丈夫,尤胜公侯将相。”但是不久之后,就发现有一些僧人不守法规,“修行不如法”,所以他心里不太愉快,心情也不美丽了,对佛教的供养逐渐减少。李世民曾经问过玄奘法师:“我供养这些凡僧,是不是也能得到福呢?”他答道:“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硕。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需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幅,修复须敬凡僧。”
几个日夜把这本书品完,老郭的东西实在是比春晚相声中的他表现出来的多得多,虽说有些是一家之言,带给我的想法和感触也很深。老郭说书,也算是很新鲜的一件事,起码让我知道了有一个这样的郭德纲,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书读得多算得上是学富五车,当得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赞美。
床前明月光,他是郭德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