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西游之引子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喻观万物。写《孙兴悟漫谈西游》这本书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寂寞而又艰辛有趣的过程,但,我想,且不管我能走到哪一步,开始出发吧,先从写这引子开始吧。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空,遇见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历经艰险、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回真经,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中的故事经过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的演绎,现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取经团队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及白龙马,取经路上各色各类的妖魔鬼怪,天上诸位神仙,地下阎王鬼差,海中龙龟鳖虾等故事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但,《西游记》故事并非表面那么简单。今作《孙兴悟漫谈西游》一书,拟以作者的所悟所识,呈现给读者全新的理解和思考。不妥不当之处,请读者海涵并指正。

《西游记》***一百回。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讲了猴王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空、被压五行山等故事,实际是“为天地立心”。第八回至第十三回,讲了观音上长安、唐王游地府、点化取西经等故事,实际是“为生民立命”。第十四回至第九十七回,主要讲了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为徒,沿途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的故事,实际是“为往圣继绝学”。第九十八回至一百回,主要讲了取回真经,五圣成真的故事,实际是“为万世开太平”。儒家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观点构成了整部《西游记》小说的“纲”。

孙悟空实际上是唐僧的“心”,有七十二般变化(心本善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心善驰),所使武器是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暗指心要定),本领强大(一个人的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取名悟空(意思是心要虚空)。猪八戒实际是唐僧的“性”,好吃懒作,贪财好色,人性的弱点猪八戒性格全部具备,取名八戒(暗指性要戒)。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内容包括:一戒杀,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香花(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过午不食)。沙和尚实际是唐僧的“智慧”,取名“沙悟净”,暗指清净生智慧。白龙马则是唐僧的“意念”,能负重,能致千里,暗指坚强意志。心、性、智慧、意念等都是佛教的思想。可以说佛教的空无、持戒、清净、智慧、意念等核心思想构成了西天取经的团队,也是西游记小说的“目”。

唐僧则是“身”的化身。心、性、智慧、意念等都要附着在“身”上,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整部《西游记》都是在讲要保护好身体,原因很简单,身体是本钱,是成真的基础,身体出了问题,心、性、智、意将无所依存,心灰意冷,性乱智昏,所以在《西游记》小说中你不难发现,猪八戒每在唐僧被妖精捉去后,总嚷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原因就是四兄弟无所依存了,手足无措了。《西游记》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保护好健康的身体,要有一颗强大的坚定的心指引(孙悟空加持),要戒除自性的弱点(猪八戒加持),还要有清净智慧加持(沙悟净护身),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永不懈怠(白龙马当坐骑),并且善始克终,方能成就正果。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成就正果(取回真经)的五个必备的条件,缺一不可。

道家的思想在《西游记》故事中起着“线”的作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二郎神等人物,在故事中也各有所指,各有所喻。《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观点,贯穿在西游记的角角落落。本文引子中不赘述。

吴承恩通过一部《西游记》小说,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整合,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观点,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治世”,释家“养心”,道家“养生”。儒出世,释皈依,道归隐。中华优秀传统儒释道文化滋养了吴承恩,也造就了一部传世名著《西游记》。

作者按

2021年5月28日

本节完,请看下章《一个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