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芸的相关报道

风水赣州 殚洽其人

——访赣州著名风水文化学者刘诗芸

《商务·旅游》记者 何海涛 杨和平

仲秋八月,天气初凉。我们来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江西省赣州市。

赣州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巷整洁光鲜,道旁花草葳蕤,树木葱笼;的士司机举止礼貌,路人答话和气;赣州方言甜脆谦婉、呢喃动听。初入赣州,即感受到被风水文化熏陶过的赣州人的文明气息。

我们登上了赣龙大酒店的顶层,如约来到“赣州杨救贫风水文化研究中心”的写字楼,采访赣州著名风水大师刘诗芸先生。握手寒暄之中,我们即感到刘先生气度不俗,举止端方。略显富态但很健朗的身躯,红润的气色,有点上翘的宽厚的口唇棱角,透露出学理深邃、沉稳刚毅的性格。环顾楼里,虽然古桌旧椅,没有豪华装饰招摇,但却书橱满载,书稿叠垒,窗明几净,茶具雅洁,硕大的风水罗盘和教学黑板端放墙边。眺望窗外,视野开阔。城外三江环抱,波光如练。远处峰峦苍翠,黛色连天。城区及周围山水景致在秋天的斜阳里越显淡雅秀美。登斯楼,景情悠悠,神怡体舒,悟灵顿生。

刘先生说,赣州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古为百越之地。汉代即始建县制,历代在此设置过郡、州、路、道、府治。南北朝时设城,宋高宗时定名为赣州。赣州是宋明理学和风水文化的发祥地。赣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并非自我标榜。我们翻阅了他收藏的历代豪杰、名人志士,英雄豪杰,如苏轼、孟浩然、黄庭坚、辛弃疾、朱熹、文天祥、王阳明、蒋经国等在赣州留下的咏志吟景的诗词歌赋、轶文的集本。

刘先生介绍说,风水一词,最早源于东晋郭璞《葬书》。其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浅深得乘,风水自成。”明代乔项《风水辨》亦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冲冒四面之风,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夫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弯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综合诸说,“风水”可表述为: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地质、地貌等各类建筑环境因素与吉凶的关系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赣州之所以成为风水文化的发祥地,成因颇多。一是晋室东渡和安史之乱后,直到清代。中原人士大批南迁,知识分子将精神文明带来南方。赣州成为南迁后的所谓客家人的聚居地。此地多山多水,风土温润、物产丰饶、经济发达。相对于兵祸战乱的北方,南方比较安和宁静。南迁先民,为避凶趋吉,祈求平安福佑,“仓禀足而知礼义”。故风水之俗在赣州地域随之兴盛;二是宋代以后,宋明理学、阳明心学在此地影响颇深,因而风水术在此有了适宜发展的良好精神环境;三是风水术的发展与赣州客家人的伦理和礼仪观念密切相关。客家人重孝道、讲礼仪,崇宗敬祖。当父母去世,悲痛之时,思念起的养育之恩,常有歉疚之感。为寄托哀思,缅怀恩泽,总是希望找一处山清水秀,可避干旱,不受水淹蚁侵,又符合“葬乘生气、骸能庇荫,气感而应”规则的佳地埋葬父母。如是,传统的孝道、伦理和礼仪的文明在墓葬时的风水术上找到了载体。

他特别介绍说,赣州之所以成为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还得缘于晚唐唐僖宗时,一位官封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名杨益,字筠松的朝官。他主管宫廷建筑、天象观察及祭祀礼仪。后黄巢攻陷长安。杨益私携宫廷长期垄断御用的风水秘籍逃离长安,迁徙奔波,游历寓寄于在赣南这块风水人文佳地,潜心研究、实践并收徒讲学。由于他德艺双馨,救贫扶弱,百姓恭称为杨救贫。故此,遐迩闻名,流芳至今。他在赣州推动了风水说。据《人事须知》载,他著述有:《疑龙经》、《撼龙经》、《四大穴法》、《立锥图》、《拨砂图》等。

刘先生说,赣南历史风水名人很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堪舆部名流列传》及附录所列历代风水名人***111人,其中江西48人,占总数的40%以上。而江西风水名人的80%为赣州人。《江西通志》载,今存北京的明陵(十三陵),就是赣州历代诸多风水名师之一的廖均卿选址定位的。由于他在明代皇家葬坟时勘察选址给皇室带来了吉祥,因而得到了升官封爵的皇帝赏赐。现今,赣州从事风水职业者数以百计,风水在赣州民间成为一种根深广植的民俗。许多古籍对赣州历史上风水术的风靡均有文载。

刘先生感慨道,风水民俗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现象,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学说,风水是论“生气”的。它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归结为“生气”的运动。在中国古代,科学尚不发达,它以“气”、“生气”来解释变化无穷,祸福难测的世界,应当说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思想的体现。根据风水术进行的住宅的布局和设计,已不仅仅是只从属人们的生活舒适方便。在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乃至近代,“三纲五常”、长尊幼卑、男尊女卑等封建礼制思想也渗透到住宅的布局和设计中。围墙院落、阶梯门楼、厅堂卧室之布局,无不体现了内外有别、众子拱主、八卦阴阳等诸多约束,这就使住宅的格局与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进行“修身”、“齐家”的道德教化场所。《黄帝宅经·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也就是说,住宅不仅应当是天地阴阳交汇平衡、人们物质生活的场所,而且还应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准则的空间存在模式,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住宅营建是一门极深的学问。“非博物明贤”者是不能深察其奥妙的。古人认为,治国先治家,风水好的住宅配合人文教化,方可达到“家代安昌”,进而实现“治国、明德,平天下”的最终抱负。杨益在其著述《玉尺经·逐吉赋》中写道:“常闻英雄豪杰,实钟岳渎之灵。是故龙来入局,固有清浊之殊途。群砂翕聚,岂无吉凶之异应。”是说山川之灵秀,是会感应人的。“人杰”是因“地灵”。环境之异同,会有吉凶之异应。

中国古人深信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一种深奥莫测的因果关系。为能找到一块顺天应人,得地脉之利的风水宝地,根据《易经》、《易传》等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其宇宙人生序列规律,风水学建立起了一套具体的准则和方法。我认为,这种对自然与人类作用的解释,对万事万物的内在联系和彼此的感应关系,以及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 “象、数、理”的因果排列,它是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对待风水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去其糟粕,吸其精华,精准奉事,诚实做人。

刘先生说,无容置疑,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功利思想的浸染,现在风水业界,善者无多:风水先生多如牛毛,良莠不齐,真讹难辨。一些江湖先生既无理论规则,又无业绩实践,冒用一点风水伪诀、片言只语,走村串镇,口如悬河,滔滔不绝,竟做起风水来。有的风水先生,知识浅薄,品位低下,不懂装懂,信口雌黄,说出了许多无知话。有的自封“风水名师”,却让“乙丙交而趋戌,辛壬会而聚辰”等风水经典解释出笑话。不懂《九星法》,就说“天上的九星难道会管地下的事?”不懂罗盘,就说传统风水罗盘全是错的。在形法与理气规则的运用上,全然不懂也不顾“魂魄相依,阴鬼变阳神;魂魄相悖,阳神变阴鬼。”的警语。虞弊多多,荒诞至之,可叹可悲!

刘先生一番关于风水文化内涵的严谨理性、快畅流利的概论,使我们耳目一新,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们了解到,刘先生是江西赣州人,“文革”前,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文革”后,又考入并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上世纪70年代,年青在家务农时就开始从师学风水。现今,他的书柜里收藏着七十余本师祖们传袭给他的字迹娟秀的毛笔手写本及印迹粗糙的古印本。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所以风水造诣很深,实践多有建树、声誉极佳。多年来,他的风水业绩遍布江西、广东、福建、上海、山东、北京、黑龙江各地。许多风水东家与他成了良友。他的品行深得弟子及达贵人士的尊敬。东南亚华人圈与他多有联系,常向他请教风水之道。

我们还看到了二○○○年泰国商联总会吴诚主席及泰国工商总会郑继烈主席在泰国曼谷给其发来的《邀请函》。文中除表达对刘先生品学兼优、博学多才、风水造诣深广的敬意之外,还特邀他赴曼谷讲学并亲莅“风水论坛大会”指导。二○○四年秋冬,马来西亚风水总会会长王建珉先生和马来西亚来拿督叶清海大师,先后到赣州造访了刘先生。对其品学赞赏有加。王建珉总会长已邀请刘先生尽早择时赴吉隆坡讲学指导。我们还翻阅了马来西亚《玄机》杂志刊载的刘先生的近照与推崇介绍文字。

在吐谈中,我们感觉他文字功底及风水理论基础十分扎实。他的许多风水经典古文的白话译,文字风格轻车熟路、文清意合、一言中的;对风水流派的分析点评的有条不紊与娴熟老练;以及对风水格局吉凶评判时,语调明快清晰、眼神炯炯放彩的神态,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他虽业务繁忙,但仍笔耕不辍。我们浏览了他的部份著述:《中国风水发展简史》、《中国罗盘52层详解》、《四库全书堪舆类经典评析》、《晋·郭璞〈葬书〉考证及白话解》、《杨筠松〈玉尺经〉白话解》、《杨筠松辑〈分金秘旨〉解析》、《清、红鸾秘旨概要》、《择课要旨》。

采访结束,即将告别时,我再次端详了他写字楼里悬挂的由著名书法家,八十八岁高龄的袁清夷老先生赠给刘先生的题字:一幅写道“严谨、开阔、飘逸”。另一幅写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我想,这或许就是刘先生的学识才智与人品气质最真实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