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独处的时光,这是你增值的最佳良机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蔓延,钟南山院士向全社会提出了多居家、少出行、不添乱的号召,要大家都做宅男宅女,控制疫情的发展。

于是,除了不得不上班的外,其他人都开启了吃了睡、睡了吃的模式,这一两天还乐得其所,时间一长,都大呼无聊。

打开朋友圈,以前那些晒旅游的、晒聚会的,全都成了晒如何打发时间。

真的有这么无聊吗?

不需要奔波应酬,这难道不是一段很珍贵的时光吗?

你有多久没读书了?你有多久没锻炼了?你有多久没安静地思考了?为什么就一定要让时间这么白白地溜走?为什么就不能借此机会做一些提升自我的事情呢?

昨天去上班,小区门口遇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她穿着一套睡衣,对着保安发牢骚:“这麻将不许打,让我们在家干吗呀?又没事儿干,可憋死了。”

我相信,她说的是真心话,而且她说的是很多人想说的话。

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喜欢打麻将,就是喜欢喝酒聚会,就是喜欢扎堆八卦,这突然要他们各回自家,各自待着,真的跟坐牢差不多难受。

内心浮躁的人最无法接受独处,他们喜欢倾诉,喜欢抱怨,喜欢幻想着哪一天突然好运从天而降。

他们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却丝毫不愿意用独处时光,为自己糟糕的现状做任何一点点积极的努力和改变。

每每对生活不满,就只会怪环境、怪运气、怪别人的那些人,有没有好好地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俞敏洪说:“一个人最硬核的竞争力就是他自身的才华。”

才华是需要学习、需要培养的,没有付出努力,又何来耀眼的才华?

独处的时光,是努力的最佳时机。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用顾虑,无需伪装,更没必要去迁就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个时间,只属于你,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现在的人,大多数时候都静不下来。即使一个人坐着,也会时不时看手机,时不时跟人微信聊天,这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独处。

真正的独处,是内心平静,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不追求喧嚣,不向往奢华。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什么朋友,节假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去哪玩。

别的同事邀着喝酒打牌,或是唱歌聚会,那个时候,我一个刚出象牙塔的学生似乎很难融入那个圈子。

我并没有急着跟他们去套近乎,也没有急着多去认识几个朋友,而是干脆就一个人在家,开始了自我提升。

我当时的自我提升方式就是参加大专自学考试。虽然没有人嫌弃过我的学历,但是我给自己定了前进的目标。

于是那两年,我基本上就是一下班就回家,挑灯夜战,所有科目全是一考就过。

跟我一起参加考试的人,都觉得我好厉害,有人还向我请教取经。其实哪有什么经验,无非就是专心苦读而已。

两年后我获得了大专自考文凭,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独处的可贵,对于那些人整日呼朋唤友、高朋满座的生活毫不羡慕。

多年后,回想过去,我真的很感激那个曾经独自努力的自己。

独处的时光,才能进行真正的创造。

叔本华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因为,创造需要时间的消耗,注意力的集中,技能的修炼,而这些只有独处时才能做到。

安徒生小时候,因为父亲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家里贫困,附近的小孩不肯跟他玩,他只有一个人在家看摆弄着父亲给自己做的一些简陋的小玩具。

父母有时候会给他讲《一千零一夜》里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父亲给自己做的小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

这些还不能让他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编起了一个个的小故事。

安徒生就是这样,慢慢地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谴责和鞭挞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成了著名的作家。

独处的时光,更应深刻地认识自己

忙忙碌碌的人们,很少会停下来,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人一生到底有没有目标?有没有追求?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人活一世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话,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清代金石家张廷济有一幅对联:“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儒学大师朱熹喜欢花半天时间静坐,欧阳修常常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读书。不管是朱熹还是欧阳修,都特别喜欢在独处的时光里,寻找自己,丰盛自己。

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工作之余,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父(母),是不是一个好(儿)女,是不是一个好丈夫(妻子)?

当然,我们更应该直击心灵的是:我们是不是做好了自己?

人生如此短暂,何必每日游走在那些无意义的饭局中,何必频繁地参与到形形色色的聚会中?毕竟那些热闹散去之后,孤独的感觉会更加强烈。

不如静下心来独处,用这宝贵的时光为自己增值,等你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根本就无惧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