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关于友谊的故事
蔺相如与廉颇
在战国时期,赵国属于有道之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大。主要内靠大臣蔺相如以德治国,管理国事。外靠大元帅廉颇,英勇善战,保卫国土。人民才过上太平日子、安乐生活,百姓无不感激赵王用人英明。
那时侯,赵国在邯郸建都,内有蔺相如,外有廉颇,一文一武,忠心耿耿,尽心尽责,成为赵王左右两翼。历史鉴证:“君无良臣国运衰,将无良友吃败丈。”这话千真万确,蔺相如生为一代名相,主要是胸有大志,海量待人。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事,宁愿委屈自已,也不肯让国家受到一点损失。所以,人们称:为海相。廉颇大将生性好强,由于屡建战功,战胜齐、魏、燕等国,战功卓著,被任命为上卿,自以为功劳盖世,骄满朝岗。蔺相如原来只是赵国宦官缪贤的家官。赵惠文王时,得到了楚国的和氐璧,秦昭王知道后,送信给赵王,愿意拿15座城邑换取宝玉。赵国君臣怕秦国欺骗,又惧怕秦国的武力,久久拿不定主意。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赵王就派他捧着宝玉到了秦国去。秦王在章台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把宝玉献上秦王十分高兴。蔺相如见秦王没有割让15座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宝玉上有个小斑点,请允许我指给大王一看”。秦王就又把宝玉交给他,蔺相如后退几步,靠着殿柱,愤怒地说:“我看到大王没有诚意将城邑交给赵国,所以我又把宝玉收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就把宝玉和我的头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秦王怕他撞破宝玉,连忙答应割城给赵国。蔺相如又要求秦王斋戒五日,在朝堂上设大礼接见,才献上宝王。秦王知道无法强取,只好假意答应。蔺相如料定秦王一定会违背诺言,便派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打扮成为老百姓,从小路把宝玉送回了赵国。秦王斋戒后,蔺相如又对秦王说:“秦国历代国君,素来不坚守盟约,现在秦强赵弱,如果秦国真有诚意,就先割让15城邑给赵国,赵国不敢留下宝玉得罪大王。”秦王见无法骗取宝玉,只好作罢。蔺相如回国后被任命为上大夫。
过了两年后,秦王约赵王在渑池进行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不打算去赴宴。廉颇、蔺相如认为赵王不去,就表示赵国软弱胆小。这时,才赵王决定赴会,由廉颇、蔺相如跟随前往,廉颇一直送到边境处。在渑池宴会上,秦王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说:“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弹一回瑟吧?”赵王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立即记下了这件事。这时,蔺相如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的音乐,我献上瓦缶请秦王为赵王敲一敲。”秦王很生气,不答应。蔺相如捧着瓦缶上前,跪在秦王面前请他敲,秦王仍不肯。蔺相如说:“你如果不敲,我就在这五步之内,拿我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要杀蔺相如,蔺相如大声呵斥,侍从们都溃退了。秦王不得己,只好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便回头招呼赵国史官也记下了这件事。秦国的大臣要求赵国拿出15座城邑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相对地要求秦国拿出都城咸阳向赵王献礼。一直到宴会完毕,秦王始终无法压倒赵国。这时,廉颇巳在边防布署了大量军队,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王回国后,晋升蔺相如为上卿,这时廉颇有点不服,再加小人吹捧,廉颇一时与蔺相如对立起来,不可开交,处处找蔺相如的麻烦。蔺相如出巡走大道,廉颇大道阻拦,蔺相如绕小道行,廉颇小巷档道。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只好委屈求全,回府不出。在此种情况下,不少官员向蔺相如敬言说:“你身为一品臣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受这么大耻辱,知情者,知你是高风亮节,不知情者,会认为你有短处,怕廉颇抓你的把柄子。你一二三、三二一再次宽让,廉颇更会得风扬碌珠。”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蔺相如坚持稳定不动摇,以和为贵,善待一切,委屈求全,顾全大局。有一天,秦军前来侵犯赵国领土泽州大地,赵王立刻下旨,火速派廉颇大元帅领兵出征。廉颇连夜启程,发兵泽州。在路上心里想,时机来了,如果蔺相如敢在粮草后勤上发难,宁愿丢了泽州,也要和蔺相如说个高低,有蔺无廉,有廉无蔺。他没想到蔺相如先行一步,亲自出马,来在泽州大地莒山脚下,将粮草备足备妥,对营坊安排的停停当当。廉颇领大军到此后,见蔺相如在此接迎供侯,禀然大悟,深感自愧不如。他亲自用战刀,在莒山砍下几把荆条,背在肩上到蔺相如勤后住地,跪在帐蓬门外——负荆请罪!并高声呐喊:“傲则误国,罪该受刑……。”蔺相如明白廉颇一片赤胆忠心,立刻走出帐蓬,将大元帅扶起,让进内屋,热情接待。从此留下《将相和》的美名传遍全国。
据传言:东莒村是蔺相如的故里,原叫蔺家庄,自从廉颇负荆登门请罪后,蔺相如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懂得和则贵的道理,才把蔺改为莒,其意草头下两个口,上下一心,互相宽让,才能成就大事。故安排后人自己死后,一定葬在廉颇负荆之树下。所以,蔺相如的坟墓葬在莒山顶上。从此这座山,叫:莒山。蔺家庄叫东莒村。当地人们为了记念蔺相如,在莒山的正顶修下了蔺相如祠堂庙,每年阴三月十八日,庙会三天,以表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