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和诊脉哪个是非物质遗产

针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申报工作。于2008年9月将“中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后因申报规则的具体要求,2009年10月改为“中医针灸”申报。2010年5月通过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附属机构评审,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发展历史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三国西晋时期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

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

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火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