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孙悟空的外貌语言动作细节和性格的句子

1、外貌: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摘自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2、动作:

大圣道:“等我捻着诀。钻入火中!”轮铁棒,寻妖要打。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 刍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

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卦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 刍做火眼金睛,故至今只是怕烟。那妖又喷一口,行者当不得,纵云头走了。

3、性格:

原文:

养力大仙与他赌滚油涡,他笑答:“多承下顾,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这两日皮肤燥痒,好歹荡荡去。”

他还调侃妖精说:“你这妖精,甚不变通,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

由此看出孙悟空幽默诙谐:由于孙悟空在智力和武艺上远远超出对手,所以常常不屑于以严肃认真的去对待或者义正词严的去声讨对方,特别是对那些妖魔。

孙悟空往往以“孙外公”“老子”自居,对妖精则称为“我儿”、贤甥。遇到法力强的妖怪也不改其诙谐,如狮驼山老魔吧他吞到肚里,他还调侃妖精说:“你这妖精,甚不变通,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

扩展资料

孙悟空的人物影响

中国人对于孙悟空这个形象的情感,源自于对《西游记》文本的热爱。文字的描写,自然可以让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从戏剧到电影,观众还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话形象。从文本中走出来的孙悟空,最早应该是在京剧的舞台上。

京剧的表演者们开创了“猴戏”的表演风格,惟妙惟肖,精彩传神,奠定了近百年来孙悟空形象的基础,日后,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孙悟空的形象一直难脱京剧表演的根。

作为著名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影响可以说颇为深远,除了日本之外,美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也有诸多孙悟空的形象。对于孙悟空形象,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者们一直没有停止刷新的脚步。

遗憾的是,经典矗立不倒,尽管近年来各个版本的《西游记》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孙悟空能够深入人心。

除了几部大型的电影电视剧之外,孙悟空的形象还频繁出现在多部大制作小制作精制作烂制作的影视作品之中,多数时候孙悟空不是主角,导演与演员不是抱着再次塑造一个划时代形象的目的,多数孙悟空的出现,不过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噱头而已。

为了迎合观众,孙悟空去疯、去傻、去跳舞、去唱歌,还不忘了去谈恋爱,但到最后都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当孙悟空的形象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消费品,永远不会再有经典产生。

百度百科——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