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道家智慧

大道说

庖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

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谓黄帝曰:

至阴,肃肃;

至阳,赫赫。

赫赫,发乎地;

肃肃,出乎天。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

至彼至阳之原也;

为汝入于穹冥之门矣,

至彼至阴之原也。

轩辕再拜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孔子,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夫,道也者,

位天地、育万物,曰道;

揭日月、生五行,曰道;

多于恒河沙数,曰道;

孤则独无一侣,曰道;

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

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

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

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

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

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

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

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

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

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

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

道也者,果何谓也?

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

窅窅莫测,

氤氲活动,含灵至妙,

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

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

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

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

冲虚至圣,包元含灵,

神明变化,恍惚立报,

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

始也,是谓:道生一也,

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

一炁斯析,真宰自判,

交映罗列,万灵肃护,

阴阳判分,是为:太极,

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虚黄。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

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阳之清者,

升上而焕丽也,则日月星辰在焉。

故,天左运,三光右旋。

阳之清者,腾上而会于阳也,

故风云动,而雷雨作焉。

阴之浊者,重滞而就于地也,

则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

故,岩岫出云,山泽通气。

阴阳之气闭,而不通也,

则雪霜结而冻冰焉。

阴之浊者,积冱而下凝也。

穴岩幽藏,而深邃,

故五谷八石,以错杂焉。

天地之中,阴阳正气之所交也。

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

贤愚寿夭,实所宰焉。

胎卵湿化,无所息焉。

是为:六合也,

是谓:三生万物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

而长至于二八之年。

则九三之阳乃纯。

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

忽天一朝,

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

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

而去之六二之中矣。

由是:乾不能纯,而破于离;

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

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

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

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

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

是以,

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

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

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

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乾矣。

斯时补足乾元,复全浑敦,

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

是为囫囫囵囵一个完人也,

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

则,

金丹成,而圣胎圆;

圣胎圆,而真人现。

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

而与钟、吕、王、马并驾,亦又何难?

奈何世人,

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

日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

故,紫阳真人曰:嗟夫!

人身难得,光阴易迁,

罔测修短,安逃业报?

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终。

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途恶辙,

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

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

教人熏修,以脱生死。

儒家之教,

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

禅宗之教,

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

老氏之教,

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

教虽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圣教曰:

安汝止,钦厥止,

艮其止,止其方,

缉熙敬止,在止至善。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思不出位,立不易方,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浑然在中,粹然至善。

诚尽处腔子,里乐处方寸。

神明之舍,道义之门,

活泼泼地,乐在其中。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

浩浩其天,天下归仁,退藏于密,

保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

难以悉纪,要而言之,

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

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生身处,复命关,

金丹之母,玄关之窍,

凝结之所,呼吸之根。

甲乙坛,戊己门,

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

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

土釜、谷神、灵根、把柄、

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

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机。

难以悉纪,要而言之,

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释之禅教曰:

不二法门、甚深法界、陀罗尼门、

不动道场、波罗蜜地,难以悉纪。

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

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

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

总持门、般若岸、法王城、

三摩地、华藏海

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

彼岸、净土、真境、心地,

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养性。

道曰:修心炼性。

释曰:明心见性。

心性者,本体也。

懦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

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

释之空中者,

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

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

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

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

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

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

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

唯此本体,

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

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

言而:中即一之藏也,

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

地,得此而地地,

人,得此而人人。

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

帝,得此而地地,

王,得此而王王。

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

玄,得此而玄玄,

禅,得此而禅禅。

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而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

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

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

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

历历不可以指数也。

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

冲举者,十万余人;

拔宅者,八千余处。

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

寿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

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

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

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

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

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

只为有道存尔。

周子曰:天地间,

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

人而至难得者,

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

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

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

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

人寿,虽曰百年,

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

日逐无涯不测之事。

一息不来,倏然长往。

命未告终,真灵已殁于别壳矣。

当斯之时,虽荣居极品,禄享千钟,

家丰无价之珠,室富倾城之美,

悉皆抛下,非已有也。

所有与于偕行者,平昔所作罪业而已。

故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回光集云:

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

悟真篇云: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么?

吕纯阳云:

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

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张紫阳云:

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三夏斯语,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轮回,

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

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

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

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

奈何世之修真者,

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

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唯艰。

道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闻而不行,道安能成?

陈泥丸曰:

我昔修行得真诀,昼夜功夫无断绝。

一朝行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

马丹阳曰:

师恩深重终难报,誓死环墙炼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发勇猛心,辨精进力,

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脱樊笼,而超霄汉者哉?

吕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

山有时而推,海有时而竭。

唯道成之后,乘飞龙,驾紫雾,

翱翔天外,逍遥虚空,

数,不得而限之。

命,不得而拘之。

真常本体,无有尽时,

回顾世间之乐,何乐如之?

尝稽《道德经》曰:

虽珙壁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

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

大道,生天生地。

天地,生人生物。

天地人物,一性同体。

天有阴阳,地有刚柔,

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阳,斯有日月星辰;

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

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

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

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

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

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 太上,

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

著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

无欲观妙,有欲观窍。

致虚守静,归根复命。

早复重积,深根妙蒂。

得一守中,虚心实腹。

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专气致柔,抱一无离。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

闭门塞兑,被褐怀玉。

窅窅冥冥,其精曰生。

恍恍惚惚,其精不泄。

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

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

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

与道为体,超出天地。

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