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百花开)出处

“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

出自《迎宾曲》

刘文玉作词

曲作者则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雷雨声

名曲诞生的时代背景

雷雨声说,他1960年开始和刘文玉同在辽宁歌剧院工作。1980年,长影新片《客从何来》要创作主题歌,这部影片是反映广交会的。当时广州鲜花如海,外国友人与国内宾朋相聚一堂,那种改革初年的新奇与激动令人有着无比强烈的创作冲动。

“尽管当时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我们还是非常闭塞,看到影片女主角从香港买的‘迪斯科’,还不知道是哪类东西。因此就想在作品中添加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新潮元素。但创作之后觉得不理想,觉得太新潮了,反而把我们传统的东西丢了……”陷入两难时,雷雨声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部电影中周总理去越南访问时当地播放的欢迎曲,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异域风味。于是他重新创作了《迎宾曲》,在保留广东音乐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增添美国、东南亚等国外音乐的元素。

从广交会回沈阳的飞机上,雷雨声看到窗外一幅壮观的景象:一道彩虹横亘天空,通架南北。“真是太美了!这时我不由想起了贯通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沈阳到广州如此之遥,而有了空中交通也变得半日而至,而丝绸之路更为之遥远,有了经济的往来,也会变得天涯咫尺。这不就是改革开放的魅力吗?想到这里,我就坚定地想,这首歌的词一定要让文玉去填,他一定会领会我的意图。”

“这首歌词写得太好了”

大约一个星期后,刘文玉将歌词创作出来。花城、朋友、聚会、诚意——曲中的元素,词作者巧妙地把握,神奇地融入。

“这首歌词写得太好了。‘新朋老友诚相待,情义春常在。朋友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丝绸新路通四海。’”说到这,雷雨声不由吟唱起来。“像‘以诚相待’这样的提法,在当时是很少有的。这一个‘诚’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诚意,这是一种真诚的态度;体现出了诚信,表明中国人的信心;体现出了诚恳,恳切希望外宾来到开放的中国;体现了诚挚,那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热情。”

雷雨声认为,刘文玉的歌词把中华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出来,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同时,还把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下,进行经济建设的盛况在词作中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