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舜的历史信息

舜,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并也是历史重瞳之人。

舜,姚姓,名重华,有虞氏,虞朝第3任帝,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但《史记》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治所在今蒲州镇。孟子认为舜是东夷人。《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由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隶定的 清华简《保训》篇是文王留给武王的遗嘱。从《保训》篇记载舜“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等出土新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考证舜帝为大易的重卦之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并提出了包括舜帝在内的“五圣同揆说”,认为五圣所揆为阴阳、三才观。孔子老而好易,为易作传,传承发展了舜帝的中道思想,大易有揆有宗。易宗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

儒家思想的源头在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