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城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意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筑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里的“城”就指“城墙”而言。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字,也同样是“城墙”之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的“城市”之义。

一、城墙的出现

城墙,是人们为防御外来侵袭所修造的自卫设施。它的出现,跟人们的定居生活紧密关联。

远古时期,人们从流动的狩猎生活转向原始农业劳动,有了较稳定的居住区。但“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要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于是,人们在深沟危壑的启发下,在居住区周围挖掘深深的护卫壕沟,截断禽兽的路径;又取悬崖绝壁难以攀登的长处,在居住区外,用天然石条或黄土垒筑高墙,阻止虫蛇的袭击,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安全带。正是这简陋的原始防御措施,孕育了后代雄伟的军事防御体系。

考古发掘证实,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上,多建有这种防御设施。西安半坡村遗址上就发掘出一条环绕在居住区外的、深宽各五六米的护卫壕沟,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上残留着垒土围墙,内蒙古赤峰东八家石城遗址周围存留着一段用天然石条砌筑的壁墙。除此,在辽宁西部、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新石器遗址上,都留有围墙的遗迹。

这些事实说明,建设本部落的防卫设施,确是各氏族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后代不同的是,它的指导思想是防禽兽虫蛇,而不具军事目的。

二、城墙自一出世,便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城墙是随着私有制的建立开始出现的。传说夏朝就开始“筑城以卫君,建廓以守民”(《中国域市建筑史》)。

说起夏朝建城,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夏王启,有一条心爱的黄龙坐骑,启常骑它上天官与诸天神谈论治国之道,返人间向他的臣民传达天帝的旨意。不知过了多少年,黄龙老了,再也无力腾飞了。当它快要咽气时,启非常伤心,抚摸着龙头泪流不止。黄龙偎依着他,说:“我的主人,你不要伤心。我死后,你把我的身体盘成一个方形,你住在里面,我的灵魂将永远护卫你的安全”。黄龙说完就死去了。

启遵照黄龙的遗言,把它的身体盘成一个方形。第二天早晨,启从他的屋里走出来,只见昨天盘放黄龙身体的地方,出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城垣,上面还建有一座凌空高耸的城楼。这城垣、城楼气宇轩昂,那形状,隐隐地显出那心爱的黄龙的身影。

启非常高兴,立命臣民在城垣里修房建宫。宫殿建好后,启和王族全部搬进去居住,他在高大城垣的保护下,平安地度过了执政期。此后,历代国王都仿效启,修筑高大的城墙,保护自己的安全。

事实上,稍具规模的“城”都只能出现在阶级社会诞生之后。因为只有发展到奴隶社会,才有可能动员较多的人力物力;而筑城的主要目的又是为了统治者的安全,所以城墙自一出世,便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上面的故事虽然只是个神话,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墙的这一属性。

三、城墙的形体规模,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

作为文字,“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鼎文中,左边好像一座完整的,建有城楼的封闭式城防工事,右边,是一柄意象化了的古代兵器——大斧头。古代斧头代表着权力和武备。这个“城”字活生生地体现出古代城墙的军事目的与作用。此时营造防御工事的指导思想,已是以防人为中心了,并公然地成为私有制的保护象征。

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

春秋晚期齐国官书《考工记》中,对依尊卑位份而定的礼制营城有严格的规定。

首先,城以大为贵。城分三级,王城为最高等级,“方九里”;诸侯次之,“方七里”;卿大夫采邑为第三级,“方五里”。

其次,城隅以高为贵。王城高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诸侯城隅高七雉;卿大夫采邑城隅高五雉。

再次,道路也按九、七、五排列。这些制度任何人不得变动,如若违背,就犯了僭越罪,立斩不赦。

四、古人建城时,为何要“卜”天?

然而营建城池的工程又是负有荫庇万世之责的伟业。所以古人建城时,除须尊人主之仪外,还要祭乾坤,尊“天意”。

这种崇畏上天的思想,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显得那么愚昧、可笑,但在对客观世界没有科学认识的古代,“顺天意而为之”则是一桩无比重要、非常严肃的大事。《诗经》里曾赞“天”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以莫。”在冥冥中监观众生的“天”也就是“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他制约着下界芸芸众生今生来世的生死富贵。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因而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无论做什么事,都先要ト问天旨方敢行事——营城,则更应如此。

在西安建都的第一个王朝——西周,曾留下营造都城时占ト问天的记录,“考ト维皇,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历代宅京记》)。

观星象是古人考察天意的另一种方法。古人以为,城合斗垣上应天市,星辰的排列、移动都是“天”向下界表示的某种旨意。并把二十八星宿,自西向东,以七个为一列,排成四组,名之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用这四只神兽掌管天的四极,预报凶吉祸福。

隋文帝开皇二年,散骑常侍庚季才曾奏报文帝,曰:“臣仰观天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文帝听后,愕然半响,叹曰:“天道聪明,亡有应征”,遂发诏营建新都大兴城(《西安府志?卷一》)。

到具体破土开工建造城池、宫殿、房屋时,古人又依据由五行八卦混合一体的术数——堪与法(俗称“阴阳风水”)来施行。这种把五行的西金、东木、北水、南火、中土与八卦的乾天、坤地、坎水、异风、艮山、兑泽、震雷、离火相配合,测量建筑物方位、型体,并以此来推算居主后世命运的方法,有着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它在中国古代建筑行业中影响极大。

从城墙的起源一直到后来的发展成熟,尊天意合阴阳守法度是一条通贯始终的定律,统治者依照这个定律,大肆营造城池,用它来保卫自己,喧示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