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统明明是魏国,为什么蜀汉却更让后世产生好感?

正统当然是魏国,这是晋朝至明朝都承认的史事;魏承汉祚,魏灭蜀国;晋承魏祚,晋灭吴国,最终三家归晋,天下一统。魏国作为正统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汉朝末代皇帝禅位给了魏王曹丕,程序合法;其二、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在魏国手中;其三、魏国综合实力远远强于蜀汉。后世的人们更喜欢蜀汉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史书;《三国演义》将蜀汉当作正统,因此刘备仁德,诸葛亮多智,人人喜闻乐见;因此曹操奸诈,曹丕无德,司马懿巨奸,人们对魏国没有好感,而晋朝更没有存在感。

何谓正统?从历史上的统一王朝来看,首先要得国正,其次要实力强,最后要统一中原。何谓得国正?也就是建立的国家要名正言顺,名正言顺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前朝禅位,二是除暴兴仁。五帝时代是通过禅位传递政权,商、夏、周则是除暴兴仁取代前朝,秦国则是通过武力统一全国的,得国亦正。魏国得到汉朝的禅位,从程序上讲取得政权是合法的,有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蜀汉则是在魏国得到汉朝禅位后自立为国的地方割据政权。最后,魏国占据中原大地,还西控西域,北击蛮夷,土地面积,人口数量,文臣武将都远远超过蜀汉。蜀国尽管十多次北伐魏国,但是魏国岿然不动;最终魏国雷霆一击,蜀国举国而降。由此可见魏蜀两国实力悬殊极大,魏国代表了天下民心,否则蜀国也不会一战而降,降后反抗事件极少。

《三国演义》诞生于明朝时期,书中为了表达元朝非正统皇朝,故尊刘贬曹,尊蜀汉为正统,贬曹魏为割据政权。《三国演义》里将刘备塑造成一位爱民如子的仁义之君,天下万民听到刘皇叔到来,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刘备仁义之名布于天下,曹操奸雄之象流于后世,说实话当时曹操的作用远远大于刘备,北击乌桓,统一中原,稳定国家,曹操居功至伟!刘备四处投靠军阀,前后十次易主,可以说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都是碌碌无为。刘备以皇叔自居,以天下万民安居乐业为已任,究其实刘备只是想恢复汉朝,恢复刘氏皇族,对百姓还是没有实质好处。比如蜀汉连连北伐魏国,弄得富饶的巴蜀之地也民生凋敝!最终魏国攻占蜀国后,刘阿斗开门投降,蜀国大部分官员皆欢心的归顺了魏国,由此可见刘备治蜀百姓并没有什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