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河第一大港是?

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是我国南北交通和江海运输、水陆换装、水水中转的重要枢纽。南京港区距出海口。350千米,是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物资的主要集散地,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外贸易最便捷的中转港,主要承担煤炭、石油、矿砂、建筑材料、百杂货等大宗内外贸易物资的装卸任务。南京港区的货物吞吐量1993年已达4950万吨,持续保持国内第一河港、全国第五大港口(仅次于上海、秦皇岛、大连、广州)的地位。

长江航道南京段有98千米。航道水深燕子矶以下10.5米,长江大桥以上4.5~7.5米。溯江而上,南京港的水运可直抵武汉、重庆,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广阔经济腹地相联系;顺流而下,津浦、沪宁、宁铜等铁路线在此交汇,新生圩外贸港区疏港铁路的建成,经华东地区最大的尧化门编组站,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接,在长江下游的开放港口中独占优势;有疏港公路、流宁高速公路和宁六一级公路等省内外公路在港口联成一体,使港区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南京空港与之毗邻。南京港集疏运设施之齐全、能力之强为国内外所瞩目。

现在,南京港已拥有公用码头泊位64个,其中万吨泊位24个,千吨级?自位17个,深水浮桶泊位15个。生产用库场面积已达48万平方米,可一次性堆存货物150万吨;锚地8处,分布在长江南京段的南北两岸。此外,隶属于南京市的地方港口,还有码头35座,各种泊位86个,泊位岸线总长2300米,年吞吐能力250万吨以上。地方港口还拥有长江以外的地方航道664千米。通过一系列闸坝的调节,可以沟通南京市所属五个县80%以上的乡镇,并将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及芜湖——太湖运河联成以南京为中心的地方水运网络。

最大的内河中转油港

南京港货运的最大宗项目是石油,每年石油中转的装卸量达2400~2700万吨,占到货物吞吐总量的一半以上。建在扬州地区仪征市江岸的南京油港不仅担负中转运输鲁宁管道运来的胜利、任丘、中原三大油田原油至长江中下游沿江各石化企业的重任,还担任着海进江原油罐存后再中转到沿江几大化工企业的任务。现在,南京油港已拥有储罐8座,可一次性罐存原油10万吨。最近三年,油港年吞吐原油都在2600万吨以上。南京油港还针对当今世界重要化工原料液碱国内市场已相对饱和,而国际市场相当抢手的情况,建成了液碱出口基地,这也为油港多功能的发展闯出了新路。

南京油运公司在加强长江内河运输的同时,还努力发展江海直达和沿海运输,其年运油量已由1949年的0.6万吨增长到现在的2000多万吨,周转量近100亿吨公里,运输范围已通达我国长江、沿海和日本、香港等地。

由于长江中下游中转油运的船舶数量增大,海进江油轮也日益增多,需要停泊休整、检查、维护、检疫等工作量的加大,交通部在南京市栖霞区摄山乡沿岸,历时三年,于1990年秋建成了摄山船舶基地。这个基地是长江内河最大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油运船舶专用基地。基地水域宽广、水深较深,常年可供3万吨级油轮和一般船舶同时靠泊数十艘。基地的建成对南京港油运事业的稳步发展起了保证作用。

最大的内河煤炭中转港

南京港货运中占第二位的是煤炭。最近几年年运煤量在800~900万吨,古货物吞吐量的20%左右。南京煤港在浦口码头的南面,它的作用是卸存由津浦线陆运来的北方煤炭,在这里装船转水路运往长江干支流沿岸。由于华东地区煤炭紧缺,沿水路各地要求由浦口煤港转运的压力很大。浦口煤码头历时4年,改扩建工程在1990年冬投产。该工程分码头系统、翻车机系统、皮带运输系统、堆取料系统和港区铁路五大部分。该项工程投产以来的三年中,生产能力增加了200多万吨,使南京浦口煤港的年通过能力达1000万吨,一次性堆存能力达18万吨。继续保持我国内河第一大煤港的地位。

最大的内河外贸港和集装箱港

南京港货运中增长最快的是外贸物资。1986年3月起南京港开始对外籍船舶开放,1987年外贸物资吞吐量即突破了100万吨,到1993年猛增到524万吨,占当年货物吞吐量的10%以上。南京港外贸额的迅速增长,是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港口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走在经济发展前面的结果。70年代末,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交通部决定在燕子矶东面的新生圩村以下2~3千米的岸区建设南京外贸港区。至1981年末第一期工程结束。接着国家又先后投资4.5亿元建设新生圩港区二期工程。历时4年半,至1990年末全面建成。***新建13个泊位,其中1.5万吨级海轮泊位6个,1000至2000吨级江轮泊位7个,另有万吨级浮桶12个。码头前沿水深10米,岸线长1838米,配置各类装卸机械设备340台。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相衔接,***形成岸线总长2500米,货物年吞吐能力688万吨,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外贸港区。而且,与港区建设同时进行的南京城北铁路环线一期工程,也在1990年底建成投入运营。至于新生圩港区内的铁路,在1993年末也已基本建成,开始与国家铁路接轨,且距港区七千米处即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尧化门编组站,大大便利了港区货物的集疏。

与此同时,作为地方港口的栖霞山——燕子矶码头、上元门码头、大厂镇码头等也多次改建扩建,使之能为外贸服务。如栖霞山——燕子矶码头靠泊能力已提高到1.5万吨级,港区已形成接待外轮年装出口散装水泥30多万吨的综合能力,为附近的龙潭中国水泥厂和栖霞江南水泥厂等扩大出口业务提供服务;上元门码头也为南京出口驳船、猪肉罐头、豆粕、百杂货物等服务;大厂镇码头为位于大厂区的南京钢铁“以进养出”,即进口铁矿砂加工钢材出口创汇服务,等等。

依托于新生圩外贸港区及连云港、张家港、南通港的建设和发展,1980年2月成立了江苏省远洋运输公司;1987年底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开业,该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的港口企业;1988年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合资经营的南京远洋运输公司成立;1990年冬南京江海航运公司等三家企业合并组建成南京江海航运集团;t991年在新生圩港区又建成了4400平方米的用于发展集运及仓储业务的集装箱仓库。这样就使南京港外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进出口外贸运输已达香港、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国、朝鲜、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在宁的各外贸代理公司,依托于新生圩港纷纷投入资金,添置运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目前省外运、省远洋、南京远洋等6家公司先后投入17条集装箱货轮,开辟了南京一上海,南京一汉口等内河航班,及南京一日本、南京一香港、南京一新加坡的国际集装箱定期航班和南京一地中海集装箱航线。班轮密度已由3年前的每月25班增加到目前的每月40班。使南京港1993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10万标准箱,比1992年增长48.8%,继续领先全国各内河港口。

发展前景

南京港在长江航运及江海联运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就整个长江流域的外形就象一条腾飞的巨龙,浦东是龙头。那么,南京就是这条巨龙的脖子,南京港正扼巨龙的咽喉。为了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起飞,为了适应南京市东进西移主城区将扩大一倍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为了拉动南京经济区域与浦东全方位接轨,都要求南京在港口建设和水运事业上还必须有更大幅度的超前发展。现在,长航局已做出规划,在未来的12年里,将充分利用港区深水航线,在新生圩下游的龙潭一带建设江海联运的新港区,在秦淮新河河口以上、南京市西南工业区的板桥沿江岸段也要建设新港区。这两个新港区将建万吨级泊位16个,千吨级泊位26个。还将改扩建下关客运泊位、上元门杂货泊位、新生圩滚装汽车泊位、浦口磷矿专用泊位、浦口煤港、仪征液体化工泊位等。南京江段沿岸的七坝、西坝、八卦洲等地新港区也将适时建设。这个规划已在1993年通过了交通部和江苏省的联合审查。可以预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建设健康快速的发展,这个规划是可以实现的:到了2006年,南京港就将成为年吞吐量达1亿吨的国际化江海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