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是古代时期学堂教授的课程,你知道“六艺”指的是哪些吗?

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一、礼

礼就是礼仪,日常大小事古人都有一套行为规范,见父母长辈要行礼,见不同官职的人要行礼,还有一些日常活动,祭祀丧葬,都有不同的礼节,比如: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军中礼仪)、宾礼(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嘉礼(日常生活礼仪)。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礼仪是古代学子必修的课程,做不对是会被嘲笑的,甚至影响升职和交友。

二、乐

乐就是音乐,也包含了诗歌和舞蹈,我们现在学的汉乐府诗歌,还有宋朝的词赋,在古代都是唱出来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是唱的,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蒹葭》。所以古代君子也要学习乐。古代的乐器主要有编钟、磬、埙、鼓、琴、柷、笙、箫等。

三、射

射就是射箭,包括小型的箭和大型的弩。这是古代重要兵器,君子不止能文,也要求能武,所以课堂上也学射箭。

四、御

御就是驾驭马车。相当于现代考驾照,古代能坐得起马车的都不是一般人,有种说法叫“天子六架、诸侯四架”。天子才有资格坐六匹马拉的车。低等级官员就只能骑驴了,百姓就靠牛车或者双脚。所以古之君子也要学会驾驶马车。

五、书

书包括书法、读书和写文章。也有说包含画画的。古代隋唐后有了科举考试,所以学堂上教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写诗作赋。没有科举之前,学堂主要也讲儒家经典,不过没有后世那么有针对性,更多是看老师自己的喜好,老师研究哪种学科研究得深刻,就讲哪种。

六、数

数就是数字,还包括周易八卦中的“数、理、象”。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就有《九章算术》、《算经》等。“勾股定理”还有圆周率也是我国数学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