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琪个人资料》除了墨、纸、砚还有什么文具?砚是什么?

今天,边肖校易搜为大家准备了:文具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投出爬沙的形状,小朋友争相摸。背个千岁,肚子就圆了。饺子瓶子小,几块砚台就好了。涓涓细流,会让后人依赖剩下的浪花。

刘崧科庄《蟾蜍砚滴》

你以为文具只有笔、墨、纸、砚四种吗?这是一个大错误。还有笔筒、笔架、笔架、洗毛笔、舐笔、笔船、砚滴、水碗、镇纸、扶手、墨盒、墨床、印章、印泥.你觉得有点头晕吗?

砚滴,精致古雅,在书房文具中独树一帜。

砚是什么?

先从水缸说起。水缸也是一种文具,最早使用于秦汉时期。水缸是用来储水的,但有一个弊端:用水缸往砚台里倒水时,水流往往会过量。

因此,聪明的古人在书房里发明了一种可以控制水量的储水器具。它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流为——。这是砚滴。砚滴又叫水滴、水滴、书滴、蟾滴等。一般来说,有嘴的叫“注水”,没嘴的叫“水成”。

砚台怎么用?

砚滴如何控制水量?

考古表明,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掌握了利用气压原理控制滴水的方法。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一些砚滴,有顶端带孔的长管塞,从上至下贯穿背面。用手指按压小孔,将管塞插入水箱内的水中,这样就形成了管内外的气压差,水就会被吸入管内;然后,继续按住并提起管塞,使管内的水不会往下掉;把它移到砚台上面,松开手指,管里的水就落下来了,就可以磨墨了。

历史上砚滴的使用方法有几种,大同小异。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利用气压原理。从结构上看,所有砚滴都有三个***同点:一是体积小,腹部中空,能盛水;二是较高位置有细孔,倾倒时可滴水;第三,背部有一个与腹部相通的圆孔,圆孔上有一个凸起的管状装置。

可以说,砚滴中充满了古人利用自然之力为人服务的巧妙设计。砚台的使用充分考验了人们在自然力量下对器物的控制。他们通过触摸感受砚台内部气压的下降,通过视觉监测砚台出水量的下降,结合自然虹吸原理,最终达到合适的出水量来磨墨。

砚滴发展史

砚的出现应该不会晚于汉代。最早是用铜制作的,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古往今来,它的风格和材料一直是创新的、古雅的、独特的和多彩的。

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形,以青铜为主,造型古朴浑厚。如东汉的铜玄武岩砚滴,做工精致,生动自然。

南北朝砚台多以瓷器为材料,造型以动物为主,如蛙形、兔形等。还有其他形状的砚台。

值得一提的是蛤蟆和玄武是最常出现的砚滴。蟾蜍的吉祥寓意自不必说,而玄武形砚台的流行则与八卦思想有关。砚滴盛水的地方,就是伏羲先天八卦中的“脊”。而“坎”位于文王八卦之北,正是四神之一玄武的所在地。

唐代砚滴体积小,造型独特。除了瓷器,还有铜制品。

随着宋代瓷器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砚作为其中的一个品种也随之下降

民国时期砚滴开始衰落,主要与书画行业的发展有关。工艺水平远不如以前,造型也比较死板。

砚始于汉代,盛于明清,民国衰落。如今,虽然砚滴仍有部分文人使用,但总体来说,其观赏和收藏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砚的兴衰与传统书画的进退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小缩影。也许只有在文化灿烂的时代,投球才是一种艺术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