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的解释

彖的解释:论断;判断。

详细释义:

彖,汉语三级字,读作彖(tuàn),会意。字从彑(jì),从豕。“彑”指“猪头”。猪头有长吻部,其中上吻部半包住下吻部。“彑”与“豕”联合起来表示“半包边的猪嘴”。本义:包边、包括。

引申义:总括。说明:《易经》的专用术语“彖辞”即指“总括之辞”,“小结”即小结一卦之辞。《唐韵》通贯切《集韵》《韵会》土玩切《正韵》吐玩切,?湍去声。《说文》豕走也。

又《广韵》易有彖象。《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易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注》彖总一卦之义也。

组词:

爻彖:yáo tuàn,指《周易》中的爻辞和彖辞。唐,杨炯 《<王勃集>序》:“於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借指八卦。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如冬复如春,日月如更旦,《剥》《复》相乘除, 包牺肇爻彖。”

彖辞:称“彖传”。《易传》即《十翼》的两篇。彖辞是《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彖定:断定。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未尽询谋之诚,遽下彖定之语,此其流弊。以视偶语之禁,腹诽之罚,尚为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