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邓姓的最早起源?邓姓是如何来的吗
邓姓的始祖邓伯温,是黄帝身边的大臣,出自古邓国(今山东菏泽的邓之墟)。邓姓之源出三:
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县),公元678年为楚国攻灭,邓君的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称邓氏。
②商代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于邓国的曼城,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其后世子孙以邓为姓,称为邓氏。
③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被封为邓王,南唐灭亡后,其子李天和出逃,改姓邓,其后世子孙亦称为邓氏。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县)。
据《邓氏族谱源流序》载:邓禹为东汉功臣,“王莽首乱,帝被王莽、樊崇兵追至滹沱河,遇大风雨,衣湿食乏,禹公(即邓禹——笔者注)热火烘帝衣,进麦饭,奉豆粥以充帝饥。帝登宝任,拜公为大司徒,封 侯。生男一十有三。震、袭、珍皆封侯”。永嘉之乱,邓攸携族南渡逃难。唐末,转入闽,在汀州宁化石壁开基。邓攸无后,以侄邓绥景为继子。宋代后裔入长汀。据《宁都城南南阳邓氏族谱》载:邓原化从河南新野徙抚州赤栏,裔孙邓迪哲迁乐安招携,邓肆与于宋乾德元年从招携迁虔化(今江西宁都)毕家塘,其后裔分徙宁都县城西门、南门和瑞金及福建宁化、清流等地。《龙岗邓氏七修族谱》载:因宋高宗南渡而客籍金陵(南京)。另外,宁都上三乡邓氏是南宋——明代从乐安严塘徙入(大部分属新邓,即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邓王之后);下三乡邓氏除毕家塘之外,大多是明代从石城、瑞金、宁化等县徙居的(老邓)。宁代御前侍卫邓大猷的长子邓简被皇家招为驸马,生邓俊、佐、俦,任职各地,后裔散居赣南(兴国、安远、瑞金等)、闽西、闽南、粤东、台湾以及南洋群岛。宋庆元间邓志斋从宁化石壁经长汀、上杭而入广东松口,为入粤之始祖。元朝,六世孙邓均迁兴宁开基,分迁梅州等地。邓姓是早期南徒居赣闽粤形成的较大的客家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