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职业具备独立且抢眼的特点?
1.同声传译
高薪+潇洒;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25至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因此,同声传译近几年已被政府部门列为“二十一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年的生活费赚够,一天能赚800美金。听起来挺潇洒挺清闲,但事实上此职业需要很强的口语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综合全面的生活知识,甚至可以说 同声传译需要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人才,此外很强的心理承受力也是同声传译人的一个必备素质,因为同声传译是一项精神压力极大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口齿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有人曾做过实验,做同传连续超过20分钟人就有些失常了,如果工作时间太长人就要疯掉了。你可以试试跟着电视上播音员连续复述20分钟,看看是什么感觉,更何况还是翻译外语,”她说,曾有业内人说“有时候碰上自己身体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一场同传坐下来,我感觉自己像刚跑完800米测试一样,有种脱水的感觉,体力相当透支。” 现在同传译员大多持有联合国同传资格认证和欧盟同传资质认证两种证书,这些有证书的同传译员每天的薪酬不低于4000元,而没有证书的译员日薪则在3000元左右。但是也不能拿是否有国际资格证书来衡量同传译员的工作水准,由于同传的圈子非常小,所以同传译员在圈内的口碑非常重要。通常来讲,做同传的工作间隔不能排得太满,特别是去国外,需要提前一两天休息,倒倒时差。当然,这些休息的时间都是有报酬的。如果一个同传译员一年有100个工作日,按照每天收入5000元计算,他们的年薪会达到50万元。
2.品酒师
懂得享受是他们的职业素养,品位高尚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他们中的精英,全世界也就100来个。美酒、佳肴、奶酪、雪茄和旅行勾勒出他们五彩斑斓的职业人生。他们被称做高级品酒师,国际通用名称叫Sommelier。Sommelier源于法语,专指在宾馆、餐厅里负责酒水饮料的侍者,今天它的内涵有所扩展,指酒店里有专业酒水知识和技能,为客人提供酒类服务和咨询,负责菜单的设计、酒的鉴别、品评、采购、销售以及酒窖管理的专业人士。品酒师要有基本的美学修养,有敏感的时尚感知,有高尚的品位,才能有好的鉴赏力,才能真的懂酒。一个合格的品酒师的成长期至少要四五年,修炼成硕士品酒师还要差不多五年。
品酒师的最高级别是考取伦敦葡萄酒学院的Master of Wine, 直译为葡萄酒硕士。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最难取得的资格考试,自上世纪50年代学院成立以来,全世界目前只有240人获得资格,分布在全世界16个国家,其中以英国为最多。如果不想成为专业品酒师,自学也可以成才,至少可以在私下里成为人们酒桌上仰慕的对象。最简单的培训方法是使用一种名为lenezduvin的器具,里面盛装了各种纯正的香味剂,囊括葡萄酒能分解出的几十种主要味道,只要熟记这些气味就能品个八九不离十。困难的是,常用于描述葡萄酒香味的许多味道,如覆盆子、鹅莓等浆果还有西式腌肉、奶酪等的气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中国人对酒的欣赏,所以说葡萄酒是文化含量很高的奢侈品。
品酒师套品酒过程不外乎四个动作:看、闻、尝、吐。先把酒倒入杯中,倾斜45度,观看酒的颜色和外观;然后晃杯,再把鼻子探入杯中,短促地吸气闻味;之后就是啜一口,鼓起腮帮子让那一小口酒在口腔中打转,与味蕾充分接触,最后,再把口里的酒吐掉(浪费!)。
出自:/southnews/tszk/nfdsb/szzz/mdsd/200402190376.asp
美腿模特
也属于局部模特,和上述两种模特一样比较新兴,酬劳也不蒜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