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报警说被诽谤,法律上对诽谤有哪些规定?

一、什么样的行为构成诽谤?

诽谤,顾名思义,是通过传播捏造或未经证实的事实,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之后果的行为。诽谤经常和侮辱一起发生,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诽谤一般仅限于语言、文字的形式,而侮辱可以以语言的形式,还可以以暴力行为的形式发生;诽谤是基于捏造事实的行为,而侮辱则没有这一前提;他们的***同点在于都会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后果。

二、明星名誉权易受损,如何区分“八卦”和“诽谤”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八卦”爆料,如某明星离婚、出轨、酗酒、赌博等。这些爆料也会影响明星的正面“人设”,对其名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八卦”是否也构成诽谤呢?

不能一概而论,诽谤的前提是捏造事实、对没有依据的内容进行传播,造成他人名誉权受损。对于有依据(如照片、录音、官方文件等)的事实进行公开,只要没有进行歪曲篡改、没有恶意评价,是不构成诽谤的,当然还可能构成侵害隐私权等其他行为。

三、明星名誉权纠纷胜诉后又被“实锤”的,能不能“翻案”?

最近明星向法院提起名誉权纠纷诉讼的情况越来越多,通过司法机关的胜诉判决为明星的品德操守背书似乎成了常规的公关手段。但随着“吃瓜技术”的提高,也存在一些爆料最终被证明是有事实依据的,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生效的裁判效力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从民事侵权角度来说,诽谤的成立不仅涉及内容是否真实,还涉及实施诽谤行为的人主观上是否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内容来源尽到必要的核实义务。所以,即使事后证明该内容是真实的,也不能消除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主观故意,对于这种恶意评价他人、且确实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依然构成侵权。

四、法律上对诽谤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和国民法典》1024条对名誉权进行了规定,一般的诽谤行为将面临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中华人民***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对于严重的侮辱诽谤行为,可能触及刑法,构成犯罪。

认为其名誉权收到侵害的明星,是采用民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是通过公安机关维护自己的权利,是明星自由选择的权利。至于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侵权人承担民事后果还是刑事后果或者是行政处罚,需要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认定。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