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的景观景点
高家崖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红门堡建筑群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设立于红门堡的中华王氏博物馆、力群美术馆。 司马院
司马院位于红门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题各异,分别为加官、进禄、增福、添寿。 绿门院
绿门院位于红门堡三甲东巷,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装饰华丽,雕刻讲究,尤以木雕挂落“满床笏”,石雕“四爱图”为最。 顶甲花园
红门堡***用的花园,为前园后院布局。前面四座花园,连环紧套。后院环境幽雅。 孝义祠 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 资寿寺 位于王家大院以西两公里处的苏溪村,始建于唐懿宗咸通11年(公元870年),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历代扩建和补修形成当代的规模,现存建筑以明代为主。1986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总面积17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15座殿堂。以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著称于世,并因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名扬海外。作为千年古刹,资寿寺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壁画。资寿寺的壁画既有外来艺术的痕迹,又有强烈的本土风格,汇聚了唐宋元明历代不同特征的大量壁画。二是明代彩塑。资寿寺有大小塑像150余尊,其中大的3米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无论是表情动作、衣饰着装,还是着色用彩都刻画的非常细腻。三是药师佛殿的藻井。药师殿殿顶的装饰堪称一绝,尤其是正中的两组藻井,一大一小,一方一长。其中大的是由256组斗拱,分四层向上叠涩收缩而成,中间雕刻鎏金八卦蟠龙;小的由100组斗拱分两层叠涩而成,中间为二龙戏珠。 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乡村文庙。 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米,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