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师夷之长观世界有怎样的历史?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湖南邵阳隆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我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1794年,魏源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7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母亲看他读书过于勤奋,就每夜定时熄灯让他睡觉,他等二老熟睡之后,以被遮灯默读。

魏源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答:“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

10岁那年,魏家庭园遭受严重灾荒而破落,从此过着缺米少柴的日子。魏源从小好读历史书籍,注意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

1810年,15岁的魏源考取秀才,1811年岁试补廪膳生,1813年癸酉科选拔贡。

1814年,魏源随其父来到京城,靠教书谋生,向文学大师刘逢禄等学习公羊学。就在这时,他结识了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由于志趣相投,很快成为挚友。

他们摒弃烦琐考据的学风,勇于面对现实,切磋“经世致用”之学,慷慨议论时弊,探索挽救腐败的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良法,以冲破“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两年后,魏源回到南方,在长沙等地教书。

1822年,魏源考中举人第二名,次年,在驻古北口的直隶提督杨芳家当教师,开始研究古今边疆防务和西北地理,关心边陲的安危。

1825年,魏源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

《皇朝经世文编》汇集了清朝开国以来有关政治、社会和思想方面的论文。这部著作,贯彻了经世致用思想,对后人产生不小的影响。他在代贺长龄所作的《皇朝经世文编叙》中,表明了他反对复古泥古,主张重视现实、变革旧制的思想和历史进化观点。

1829年魏源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

魏源后来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内阁藏书丰富,乃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

1830年,他随杨芳至嘉峪关,考察西北的地理和边防情况,对于西北的防务更加关心。1831年,因父丧南归,不久移居南京,先后协助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筹划漕运、盐政,水利等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必须改革旧制,才能兴利除弊。

当时鸦片走私日益严重,魏源和林则徐一样,坚决主张实行严禁。在1831年写的《江南呤》一诗中,深刻地揭露了鸦片的严重危害,指出如不实行严禁,将出现海疆失守,财富耗竭的严重局面。

1832年,魏源来到南京,即相中地处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史称“诗巷”的龙蟠里东侧购地建三进草堂,初始魏源为爱屋起名“湖子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并在潭边浅水处建有“宛在亭”。

魏源后半生长年居住此处,其名著《海国图志》即在此处撰写完成。其间,他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往来甚密。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的鸦片战争。魏源毅然以振国威、安边疆为己任,投身民族自卫战争。同年10月,当他听到英国炮兵上尉安突德在浙江定海附近测绘地图时被当地群众抓获的消息后,立即赶往宁波知府衙门审讯战俘。

魏源根据安突德的口供,并参考其他书籍,于1841年写成《英吉利小记》一文,介绍了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概况和侵华意图,揭露了英国贪婪狡猾的本性,提醒人们重视研究英国的国情,军情,认真对付侵略者。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

1842年,魏源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初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才;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点。

1844年甲辰,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

1846年夏天,魏源的母亲因病去世,按清代惯例父母丧必须去官守制。这时,他窘迫得连装运母亲棺柩回乡安葬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向亲友借债。

由于亲友的帮助,最终才将母亲棺柩运回。在离开东台的时候,台城人民深为这位贤明的县令离任而感到怅然,万人空巷,挥泪相送,攀辕卧辙,途之为塞,殷切地期望他再知东台。

在此期间,魏源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增补了大量资料,完成了《海国图志》50卷本。

该书不仅介绍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而且认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更深刻更系统地阐发了他的军事思想。

在书中,魏源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我国军队。

为了捍卫我国的独立自主,魏源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

魏源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并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我国改良思想的前驱。

魏源认为英国侵略军善于在外洋作战,一旦进入内河,便失其所长,因此提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把敌人舰队诱入内河来打,充分发挥我水陆协同作战的优势。

魏源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诱敌深入的具体战法:先以弱小的部队与敌接战,佯败而退,诱其深入。敌舰一旦进入内河,只能鱼贯而行,不能把船四面布开。

这时,我军先在河流浅窄的地方沉船结筏,阻挡它前进,再在河流下游树桩布筏,遏制它的后路,然后驾驶小船攻击它的头尾,与此同时,两岸火炮向敌舰猛烈轰击,使其四面挨打,无法躲闪。

1851年,魏源授高邮知州,这段时间里,他在筹划海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等方面继续作出了贡献。公余整理著述,1853年完成了《元史新编》。

特别是于1852年完成了《海国图志》百卷本的鸿篇巨著。在补充的部分中,用几乎全书1/5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地官绅和兵器专家精心研制和改进战船、火炮、鸟枪、火药,地雷、水雷等情况,体现了他对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殷切期望。

魏源晚年辞职后,潜心学佛,法名承贯,辑有《净土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