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 答案"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15分。
1.
答案C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和正确书写汉字。
解析将字音字形结合起来考查,不但可以减少题量,还符合生活语文的规律,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命题思路。A项:其-奇,据词义可以推测出来;荟,音“huì”。B项:“莅”音“lì”。D项 “圉”音“yǔ”
思路分析对于北京考生而言,读音错误的相对较少。同音字造成的错别字可以通过义辨法区别。
2.
答案B
考点考查词语(实词)的选用
解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思路分析考生不必逐空选择,只需要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两空即可。选择时,组词造句法最为适用,也最为实用。如: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
3.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选用
解析D项望文生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思路分析对于成语,要用文言文的知识来识记和理解,其中的典故成语如“世外桃源”、“目无全牛”、“五风十雨”等需要整体把握,切不可肢解、曲解。
4.
答案A
考点考查辨析病句。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思路分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鸡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和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
5.
答案D
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思路分析该考点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
二、
6.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
7.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
答案C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
9.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
10.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Ⅱ卷(***120分)
三、本大题***3小题,***22分。
11.
答案11.(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12.
答案12.(10分)
①(2分)D
②(3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考点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②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③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
思路分析①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13.
答案13.(7分)
①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③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④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盅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答案14.(3分)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析A项信息源在第三段:“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原文没有“诲淫诲盗”的字样,.无中生有。C项是对第四段开头几句的概括,原文是“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这里丝毫看不出有“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的目的,也是无中生有。D项:据末段“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不能推出“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的原因,故为强化因果。
思路分析对文意德概括,不能简单的比对了事,要根据全文作细致比对,看看选项概括了文中哪些相关内容,概括的是否准确。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
答案15. (3分)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析D项的有效信息在文末一句:“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此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死守祖传表演而不知道所以然才跟木偶差不多。
思路分析此题难度略小于上一题。笔者以为,两个小题均考查了同一考点,似有重复之嫌。
16.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4分)
答案16.(4分)
长处:①文化内涵丰富,唱词文白兼有且重故实;②艺术表演精湛,歌舞并重
局限:不适合在新式舞台演出,有的演员墨守成规。
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思路分析“局限”难度不大,信息源在文末;“长处”“长处”的有效信息主要在第(3)、(4)两段;第二点也好概括,关键是第一点其唱词(脚本)的特点是否是其优点,唱词的特点也需要概括。
五、本大题***四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司马祠
(1)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3)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4)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5)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6)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答案17.(4分) B E
考点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写作思路和作品风格的评价。
解析A项有效信息在第(2)段:“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据此,该项强加因果。C项据第(5)段“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可知,作者倒认为司马迁长眠于此乃“最佳”,故而此项无中生有。D项:本文是按行踪来写的,谈不上“扑朔迷离”。
思路分析考生可先通读全文,把明显的错误划去,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比对。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18.(2分)
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②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③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分析。
思路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这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句。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词,仰望谁?为什么要“仰望”?这样思考。
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答案19.(6分)
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考点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文章结构。
思路分析首先分析作者写到了司马祠的哪些内容(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寓意应该在其后面,要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整合。第一问:据题干“司马祠”可大致判断出信息源所在,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第二问:有效信息在第(4)、(5)段。或许第一点不难概括;其余几个要点可能遗漏。司马祠内外的物件、结构就是“有形的”,其后的评说便是“无形的”。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
答案20.(6分)
①(3分)
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②(3分)(略)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感悟。
思路分析考生不妨这样思考:“读”的几个对象都与司马祠有关,而司马迁彪炳史册的不正是他伟大的人格和作品吗?第一问便迎刃而解了。
第二问要求考生扣紧原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答,可结合考生积累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知识来回答。
六,本大题***2小题,***10页。
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案21.(4分)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考点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
思路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短句→长句,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正语序。
22.今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聚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和国建国60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
答案22.(6分)(略)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简明、得体。
思路分析考生只需要任选一个即可,按照要求,可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以使语言生动。
很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