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楼观台散文随笔:辉光熠熠古楼观

 编者按:古楼观是老子文化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圣地,它成就了老子,老子让楼观台熠熠生辉。

 一缕霞光拨开浓雾,将辉光洒在山腰上那尊高大的老子像上,背后的南山还笼罩在朦朦的雾霭中,看不清一片秋色中它的清晰模样。站在说经台门口,远远地望着这位先贤的隐约身姿,想从他的淡定从容中去追溯无限思想的形成的和曾经的深深步履,汲取富人生的智慧精髓。再次登上古楼观,在思索中觅寻

 每处具有灵气的境地都不可能与生俱来,固有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不用说,一个地方的底蕴和气质却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古楼观就如此。

 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夜观天象,称故此为草楼观。一日,他见紫气东来,预感将有真人从此经过,便守侯函谷关,后来果然老子身披五彩云衣,骑着青牛从古函谷关而来,尹喜便迎请老子于草楼观,请其讲经著书。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来到了此处,能静心思考、安心讲经,老子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他将所思所悟寄予文字,就有了《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当初的楼观台,清简质朴,可觅的境地主要是说经台周围,在进门的小路上,有一座平面六角形三层阁楼式实心砖塔,建于1824年,底层南侧正中嵌有石刻铭记,记述了楼观道士朱教先等为其师刘合仓建造祝寿塔缘故及经过等,在每层塔角有砖雕斗拱,檐下有雕花图案,攒尖顶,塔名昆山律师衣钵塔,建筑价值可有一观。进了大门,一眼便可见的那棵古老的银杏树,记忆中这棵银杏三个都合抱不住,虽然千岁风雨,但枝繁叶茂,冬季时,时常有来进香的老太太们在树下祈祷,跪拜,奉此树为神灵,在他的枝干上拴上红绳。一棵树,一路走来,历经风霜雨雪而不倒,已是一种传奇,更是一种精神。

 而今,这棵银杏依然矍铄健壮,依旧和宗圣宫不远处的那棵遥遥相望,一雌一雄,八百年的坚守,八百年的相望,在这南山下的一隅。爱,有时无需太华美的语言达,默默相对,已胜过万语千言。

 在银杏树的西北,简单的一个石碑上,却刻着由大书法家赵梦书頫写的?上善池?三个字,小时候多次到楼观台,看到这三个字,不知道为何叫做上善池,年龄稍稍大了些,一看到这几个字,就无形中的和上善若水联系起来。最后才知道,这真还有些渊源,元时,周至地区遭受到千年不遇的瘟疫,不少人死于病患。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致坚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门前石板下有一眼泉水可治民疫。?道士果然在说经台前山门外挖出一泉,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消息传出后数天时间远近百姓皆来取水,凡饮此水者时疫即退。三年以后翰林院学士大书法家赵盂頫来楼观台游览,听得泉水医病的故事。因《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等文字。就写了?上善池?三字在池旁立碑为志。上善池经过修葺,变的比以前精致、大气了,但和过去一样,未见池中水。其实,有水无水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善恶的一念之间,都说善恶在一念间,所以心存善念才是对的,上善池还是那个上善池,光阴再流逝,善不变,念也不变,水可以有,也可以无,重要的是心中的善能否绵远流长,泽及他人。

 说经台大门的牌匾上,石鲁书写的?说经台?三个字刚毅中带着隽秀,入内,一侧的石牌和过去一样用栅栏挡着,里面的碑文不少,似乎一直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举步攀登,才发现旧石阶已经更了新模样,那棵伫立在边上的榆树粗壮了许多,枝干奋力地伸展着,依旧保持着风发的姿态。沿着?之?字形的石阶,几分钟就来到了老子祠,老子端坐着,望着门外的终南山,当初,为了传经说道,在这里,他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将个人与社会、与天地宇宙都置于?道法自然?这样一个整体的巨大体系中来;更将有形的万有放到无形的妙无中来;并将此两者有机地和谐统一起来。这里,成就他的哲学思想,他思想的光芒也随之照耀着天下万物,祠门匾额上的?配极元都、其犹龙乎?在中国长达几年的封建社会里,这绝对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莫大赞许和荣誉。然而,这些个牌匾中,印象最深的除了这两个浩大的称赞匾额,还有曾经任楼观台任法融道长书写的?风清月明?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清秀灵动,犹如一股卷卷清流沁入心田,在这处山顶,能达到风清月明这样的境界,自然是结合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看到这几个字,心会马上变得柔软,眼前立刻展开了一副画卷:一弯月儿静谧的挂在天空,此刻的楼观台,月不冷,但寒将至,秋虫的鸣叫带有一丝悲戚和绝决,风吹过竹林哗哗的碎响,一切似乎都安静了下来了;一间禅房内,朦胧的灯光下,人影绰约,没有话语,透过门缝,一缕茶香慢慢的飘散出来,在这风清月明的山顶,在这自然赏赐的纯净夜晚,一个人,修道也好,品茗也好,享受天地和道法带来的无尽美好,天人合一,何等的美妙啊!

 在老子祠的后院中,有一台八角形的石碾盘,用手轻轻一拍,就会发出响声,音城宽广,悠扬动听,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留下一块赠于老聃的。在对面的炼丹峰上,有一炼丹炉,此炉是用砖砌长的方形石室,室顶呈八棱形,象征着八卦。在玉炉烧炼延年药,响壁碾出益寿丸。这一炼一碾,符合道家炼丹的养生理论,清风明月,符合自然规律,天地人深深地融为一体,在当初书写的《五千言》时候,老子最终的想法大概就是如此吧。

 楼观台是老子文化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圣地。通常有东楼观和西楼观之分,西楼观在距东楼观五公里的就峪口,秦岭七十二峪中,其中不乏很多景色秀美的峪口,就峪的与众不同不在于他的风景,而是就峪口是老子晚年生活、著经、羽化的地方,在讲授了道德之意五千言、即《道德经》后隐居西楼观台大陵山脚下的就峪口,在大陵山下,老子墓依山而建,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就水出南山就谷,北经大陵西,世谓之老子墓?的记载,也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所书墓碑为据,山顶的吾老洞是老子生活的地方,还有传说中的玉皇搂、王母宫等遗址,还有老子弟子尹喜祠、尹喜墓、徐甲墓遗址。和东楼观相比,西楼观多了几分幽静和清朗,但也不乏有文人墨客、封建帝王来此驻足,唐时玄宗李隆基、诗人岑参、温庭筠等在此拜谒留诗;宋时苏东坡在此踏雪赏景,王禹、薛周在此寻古抒怀;明时康海在此苦读,考中状元。

 在楼观台的周围,还有化女泉,大秦寺等和道教相关的传说。化女泉相传是太上老君疑弟子徐甲俗念未了,道心不纯,拔吉祥草化美女以试徐甲,徐甲果然动情。老君见状,怒捣仙杖训诫。仙杖点出,有泉涌出。随后徐甲悔悟皈依,化女泉名由此而来。大秦寺是最早的基督教传教地,唐武宗下诏废除异教后。大秦寺后被佛教徒占用,明、清时禅房如林,佛事繁盛。现在大秦寺,塔身正八角形,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已经微微倾斜。往事已矣,历史的风烟早已散尽在山涧的徐徐清风中,当年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已化为一纸记忆,但这些记忆的源泉都留在了楼观。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中的岁月,不断的丰润着这块圣地。如今,透过古楼观,通过这丝丝印迹,仰视着我们无比尊崇的先贤,享用他留给的精神美食,遵从我们的内心,顺达短暂的人生旅途。

 古楼观成就了老子,老子让楼观台熠熠生辉。浓雾散去,终南山清晰可见,温暖的阳光下,古楼观端庄大方、安然祥和,深秋染荒了山坡,草木渐黄,但道德经依旧盎然,在星河般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永远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作者:齐君莉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