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子路到底什么关系
读《论语》,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子路和孔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你可能会说,他们之间是师生关系啊,这都不知道?“如斯而已乎?”子路问孔子老师就是这样问的。
有高明人士说,他们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高!“如斯而已乎?”恐怕不仅仅如此。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知识渊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按照这个标准,孔子和子路,已经超越了师徒关系,他们是互相理解、互相促进的好朋友。
孔子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在《论语》一书中,除了孔子,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子路,有42章,子路之名(含季路、仲由、由)***出现82次,远远多于子贡、颜渊、曾子等弟子。可见,子路非同一般。
还有,在《论语》书中,其他弟子出场,除了请教孔子老师问题,就是他自己说的话。像记录孔子那样有言有行的,唯有子路。如“子路无宿诺”这样客观地评价,有“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路***之”“子疾病,子路请祷”“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这样客观地叙事,尤其多的是“子路不说(悦)”这样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化的语言。每每子路不悦,就会有大事发生。就连周游列国的最初起因,也是子路的倡议(《孔子家语》记载,是子路说“可以行矣”)。
可见,在那些编纂《论语》的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的心中,子路的地位绝非一般。为什么?因为他和夫子的关系非同一般!
我们仅从《雍也篇》第27章来分析一下: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
这一章,是历来被演绎八卦最多的一章。我们暂且不说“子见南子”的前世今生,是是非非,单就孔子和子路的关系,用当代人的视野复原一下场景,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一个人出去见了一个女人,据说很美貌,作风也不好。是什么人对此才十分敏感,十分反感?回来后就耍脾气,使脸色?然后那个人就对天发誓,赌咒表白,以示清白?
这两个人极有可能是夫妻关系,或者恋人关系。孔子和子路不会是夫妻,也不会是恋人。那是什么关系?就剩亲兄弟了。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孔门首期学生。当年子路入校时19岁,那夫子就是28岁。那个时候办学,恐怕困难重重,像“少正卯”式的学校竞争是一个方面,来自上层社会人士的干扰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孔子曾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意思是,自从子路做了我的学生,我就没有听到什么坏话。那说明什么,说明自从子路跟随孔子学习以后,学校校风校纪以及外部环境特别好,没人捣乱了。
子路从19岁跟随夫子以后,中间只有33岁34岁很短一段时间在卫国岳父家奔丧办学,在39岁南游在楚国一段时间之外,终生跟随夫子。二人关系要在师生、朋友的关系之上,多一层合伙人、保镖的兄弟关系。
《论语》中,只有子路敢“不说”(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且每次都有明显效果;只有子路敢“顶嘴”(“子行三军,则谁与?”),也只有子路敢说“子之迂也!”
可见,子路和孔子老师之间,绝非一般的师生关系,也绝非一般的亦师亦友关系,而是师徒、朋友加兄弟关系!
附:仲大军(子路第75代孙)的几句话
(写完这篇文字,偶尔查到仲大军的一篇文章,很受启发)
“孔子与子路以及众多的弟子们决不仅仅是单向的学习关系,而是双向的学习关系。”
“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整个孔子教育集团中最特殊的一对关系。也可以说,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孔氏集团中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只有有了这种关系,才能使二人说起话来口无遮拦。”
“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唯一能管住孔子的人。”
“孔子建立一个学校,必须有老师,有管理者,孔子不能身兼几任,很多学校的事务都需要专人去办理,孔子需要合作者和管理者,子路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物,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样。”
“而当初结为朋友时,他们俩也不一定是师徒关系,最有可能的是古代社会最常有的做法:结为兄弟。所以,孔子与子路的关系很可能是从兄弟和朋友关系开始的。”
“他们俩人凑到一起完全是优势互补,完全是相生相克的结果,子路补充了智慧和知识上的不足,孔子补充了武力、性格和道德上的不足。”
“子路来到孔子身边,并不是完全为了学习,主要是做事。因为在当时子路还没有条件由家里出钱供养他前来专门学习,子路还要‘百里负米’养家糊口。”
“孔子与子路的结合首先使孔子的安全有了保障,然后才有能力从事教育事业。”
“子路不仅是孔子教育集团中最正直的一个人,也是与孔子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
“而子路在学生们中的地位应当说是师叔和总管,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或大弟子。”
“子路是孔子最亲密的朋友、事业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