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评价知音漫客的论文
刘飒的漫画看讲故事的方式和对中国新漫画创作的启迪意义
什么是漫画?漫画是以画面讲故事的作品。什么是漫画读者,漫画读者是阅读故事的人。什么是漫画家,漫画家就是画故事给读者看的人。仅此而已。当然,这是对新漫画而言。
漫画家刘飒全新打造的作品《撞上天敌二次方》登上《知音漫客》后,一直是漫客上最受读者喜爱的人气作品。成为这本以“故事第一”为主刊宗旨的中国最成功的漫画杂志上排名榜首的作品。解读刘飒现象,我们将会寻找到打开中国本土漫画十多年创作的种种困惑的钥匙。
什么是好故事
漫画作为讲故事的一种载体来说,刘飒无疑是熟练掌握这个载体的艺术家。
漫画这个形式在我国之所以十多年一直发展的不好,不是形式过时了,也不是日本盗版冲击(电影也被冲击的很厉害,但现在也复苏了),而是把一个基本的原理忘了,漫画是一个讲故事的载体之一,是非常大众的。
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中国漫画杂志在办刊过程中,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根本的问题没有负起应该负起的引导责任,一些杂志在玩艺术风格中失去了漫画赖以生存的读者群,把一个本该拥有最大读者群的形式推向了小众的玩具。
作为故事漫画我认为应该要做到的其实就是一句话,符合读者对类型的愿望,又超出他们的预期。无论你讲述是现实还是虚构或架空的故事,无论你画的是哪种题材,只要你是在讲故事,你就必须绘制一个匪夷所思的剧情,让读者去预期,在阅读互动中去揣测下一步的情节,让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拨。一句话,讲故事的本质就是吊起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代入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比如说,爱情漫画,男女主角会邂逅,这是爱情漫画的常规,跳不过去的规则。读者在看这个漫画前,就在对这个故事进行一个预期,等着看那个浪漫的场面,如果没有,或者平淡,预期落空,他们就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故事。真正的商业漫画家,对读者的预期把握一定要精准。在这点上,刘飒是目前本土漫画家拿捏最到位的,在讲故事中吊读者胃口的家伙。
刘飒是对读者心理把握到位的类型漫画家
最早读到刘飒作品,是偶尔会去杂志摊点看到的幽默大师上的《小兵系列》,那是一部典型的幽默小品,以一个小兵在战争中的经历为线索展示刘飒丰富的幽默搞笑技巧,应该说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是就那部作品而言,个人觉得针对幽默大师的定位,刘飒后来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个人特点(关于其特点我们将在后面段落谈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刘飒还不是现在大受读者追捧的飒哥。如果时间就停留在当时,我们研究刘飒的意义就不明显了。从现在的读者和市场反映看,刘飒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受欢迎的漫画家,他在创造一种体验,为中国原创漫画寻找一条新路。
虽然刘飒的作品还是属于幽默漫画的范畴,但从漫画派对上的《嘻哈小天才》开始,刘飒的作品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明显的跟传统幽默漫画相区分的特点。首先区别于传统的幽默漫画人物设计以夸张表现为主,刘飒更注重人物的美型,他吸收了日系的画风,转变为自己所用。而人物的形象设计又为他的故事从幽默类型向故事漫画转型准备好了条件。最近通过网上的贴吧和连载作品的阅读,发现刘飒的颜色风格也在往更美型的方面转,如果大家有05年以前他的作品,可以对比发现刘飒这种非常明显的转变。而在故事方面,这也是刘飒下功夫最多的地方,故事基本都是发生在校园。他善于把握住校园故事的青春气息。初看刘飒的作品会发现他的故事上并无多少创新,基本上出现的伏笔、桥段、悬念、谜团等因素都是套路,但刘飒用他的故事线把这些元素很好的串联起来,把故事的主题烘托的非常好,可以说,刘飒是一个知道读者需要什么的漫画家。
中国的幽默漫画长期以来更擅长表现的是人物的丑态,或者说是滑稽面,这本无可厚非, 十多年来,原创故事漫画杂志倒了一批又一批,而幽默类漫画杂志虽然影响不大(指漫画圈内),但数十年不倒的原因,就像郭德纲说的 “现代人都活的蛮累的,观众喜欢笑声。”而以前的几本“主流的”故事漫画杂志却有些格调过高,玩风格,做试验,越来越小众,一般人看不明白了,买的人都是漫画发烧友,而发烧友也有退烧的那天,杂志走上末路成了必然。
2楼
刘飒在幽默漫画方面早期也不是特别突出,虽然故事不错,搞笑一流。但在《幽默大师》时期,上面“恶搞”高手如云,敖幼祥、猫小乐、阿尤等大牌都是先从这里出发的,但普遍都是埋头作画。而购买幽默大师的读者,我觉得也不是发烧友或者追星族,杂志本身也没有以为自己是标杆,虽然有些不错的内容跟栏目,但也做的低调,一个生存了20年的杂志,网上能见的新闻和活动非常少,也没有官方网站,关于它的评论更是几乎没有。2006年爆出猫小乐在漫画派对连载的原创漫画单行本《阿衰》卖过数百万的量,业界才被震动。至此幽默漫画进入了百花齐放时期,各个工作室,漫画人都把幽默漫画当作突破口,可以说如今的幽默漫画市场已经变成一个红海。回头看,依旧还是那么几个著名幽默漫画人的作品卖的好,跟风之作大都惨淡收场,看来幽默类型也不是万能膏药。
刘飒过人之处,是在纯幽默漫画红极一时的时候,清醒地看到了幽默漫画的瓶颈,意识到商业漫画的真正内核与未来走向应该是故事漫画。在他的作品《嘻哈小天才》中他开始了求新求变。
首先,我觉得最初他还是谨慎的,尤其是开始几回,还有点在“幽默”和“故事”之间摇摆不定。在第一回故事刻意交代主角对女孩的恐惧,而以此拉开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在搞笑出丑和误会中进行,这个时候的《嘻哈小天才》还是一部幽默感十足的作品。而真正的分水岭应该是从第9话上官帅的登场开始。
上官帅的登场,刘飒建立了他第一个复杂的人物,一个不同于幽默漫画的形象,而且也为后面的四角恋搭好了结构。精彩的故事也就此开始了,故事的经典桥段非常多,尤其是上官帅跟GiGi之间的对手戏很吸引人,刻画了一个酷酷的帅哥对单纯的机器MM那种感情萌动,这一切又在幽默搞笑的氛围中完成,看完除了笑的喘不过气,更多的是被一种温暖的感觉所包围,有一种阅读高桥留美子作品的感觉,流畅,轻松,搞笑,温情感人。相比上官帅与GIGI之间的故事,毛小蒙对葛琪琪的感情,葛琪琪对上官帅的感情要相对逊色些,不是故事不好,而是让读者一开始就想到了会如此处理,缺乏点惊喜。
故事后面通过上官帅的爸爸,把上官帅的性格进一步刻画,使他对GiGi的感情更具备说服力,也由此将一部校园搞笑漫画彻底的变成了科幻冒险悬疑漫画,感情戏成了最受读者欢迎和牵挂的主题,而搞笑幽默则还原为作品众多吸引人的元素之一。刘飒无疑从幽默漫画人中拼杀出一条新路,寻找到一片蓝海。这为后面的作者找到了点新的思路。这样的情节在他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刘飒在故事的设计上可以说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预期。现在很多读者把刘飒的作品定位在青春校园的爱情漫画,对作品的预期包括男女主角的邂逅、各种各样的误会、男配角的阻碍、角色的过去等。在这些方面,刘飒都能够做到既符合常规,又在常规的框架下找到新颖的诠释。
《撞上天敌2次方》对本土原创的意义:新漫画的核心是情节漫画
《撞上天敌2次方》是刘飒创作生命中里程碑的作品。他在为《知音漫客》读者创作的这部作品过程中,曾进行长达半年的精心准备和调研,用刘飒自己的话说,漫客代表了中国新漫画的未来,和自己多年探索的方向是不谋而合。刊物的定位和高质量的编辑要求以上刊作品间的竞争,为他作品的成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说点创作上的八卦,刘飒和他的妻子--北大才女为这一个故事的创意、脚本、分镜、构架、情节的演化、剧本的节奏,在咖啡馆、在家里的书房讨论过无数种方案,正是在这种激烈的讨论和碰撞下,《撞上天敌二次方》将漫客读者的阅读预期、故事的兴奋点把握得精确到位,每一次搞笑,每一次感动,犹如数字般精确。事后,刘飒也投入,他确实对漫画的效果做了数据分析!刘飒创作上所体现的敬业,值的我们所有漫画人学习和借鉴。
对刘飒的借鉴
刘飒的成功证明更实干的类型漫画家正在取代“漫画艺术家”。他们用符合读者预期的长篇故事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而作为编辑,应该帮助漫画新人确立自己的类型风格,对读者的预期把握的更准确,由于读者的预期也是在变动中的,还需要编辑跟作者不断的去调整风格和吸收新知。向刘飒学习,不是去学他的风格,一堆人都去模仿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应该学习他对读者心理把握的精准,那样,无论你的风格是少女,少年,推理,幽默,都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刘飒给我们的启迪意义,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漫画家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讲故事的人,优秀的漫画家就是把故事讲好的人,万离不开故事二字。优秀漫画家绝不是出几本画集或漫展上show的人。全心全意的为读者讲好一个故事,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漫画家唯一该做的。
=======================
应该是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