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陵的塔陵建筑

塔陵建筑神圣而庄严,所谓“造塔建陵,神圣如法;庄净其心,乃成功德”。塔陵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下相互的融合,不断完善,和佛教、道教的殿堂一样,形成了大致统一和规范的式制,然在华夏,泱泱大国,广袤的土地上又存在者不尽相同的形式。塔陵建筑都是是传统建筑(佛教塔陵,亦有古印度风格),即古建,而多以汉唐、明清风格为主,采用中轴式对称布局,青石铺地,石质台阶和栏杆,其墙体和传统大多数宫室建筑不同,因为要考虑到防火和安置龛位的需要,当放弃木板而替以砖石,屋顶可采用砖石卷拱,则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可保百载永固。盖筒瓦,以青黄二色为佳,墙体染红,檐挂着金,悬以大匾,配以狮兽,祥和而庄严。彩绘以“和玺彩绘”为主。

殿堂布局和建筑一致,采用中轴式对称布局,佛教一般采用塔窟式,从敦煌莫高窟佛室来看,墙体四壁皆可用来设置龛位,并于四壁建小窟设龛。道教和佛教不同的是,道教讲究风水,讲究方位(坐向和朝向),考虑到信众的不同需要,一般采用“八卦式”,即每一个卦方,都有位置。都有坐和向。中央位置设神龛,道教塔陵中一般供奉“太乙救苦天尊”、“慈航道人”、“酆都大帝”、(任何一尊)。较大规模的塔陵供奉“玉皇大帝”,另外,由于道教塔陵建筑多呈“八卦式”,所以有的塔陵在八个不同区域,分别供奉象征八种人生美好的追求和愿望的道教仙真像,(即主管财禄的“财神赵公明”、救苦难的“慈航道人”、忠义神武的“关公”、保祛病健康的“药王孙思邈”、天智神聪的“孔明先生”、家庭和美的“月下老人”、保佑风平浪静的“天妃娘娘(妈祖)”和益寿延年的“寿星”等八位神仙真人)。佛教一般供奉主管地狱度人“地藏菩萨”、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神佛像四周皆应有通道用以绕行。以建筑为准,佛教自右门入绕佛像从从左门出,道教刚好相反。台阶佛教一般是双数,道教为单数。

除殿堂外,还应该有执事房、祭器房、账房、展房等。殿外设香炉、烛台、化帛亭、爆竹亭,以在晋谒或祈福之时所用,室内神佛前设香案一台,鲜花,供果若干,香火长明,花果常鲜。为方便孝眷祭拜,设活动的祭拜台,以照顾龛位较高的祭拜。还应有时辰钟悬挂于室内显眼处,以准确供奉时辰。

祈福位是设置于塔陵内用于祈祷平安幸福的宗教设施,祈福位又分为“祈福龛位”和“祈福牌位”,两者之***同点皆是祈福之用,而不同点是供奉的内容和意义有所差别。从受飨人上来讲,可以分“在生祈福”和“往生祈福”。

“祈福牌位”又称灵牌、灵位、神主、神位等。系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功臣的名号、封号、庙号、谥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

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人逝世后其家人都要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安魂之所。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便于安奉。牌位书写,古代一般多用老宋体(笔划竖粗横细)自上而下竖写。古往今来,民间广泛使用牌位。用于祭奠已故亲人和神祇(指天地之神)、佛道、祖师等活动。通常置于神坛、圣殿、宗祠、香火等处,供人瞻仰膜拜、缅怀纪念。如儒家的文庙,和历朝历代必不可少的太庙,各家族的祠堂等。它起源于上古,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在宋代时佛教也吸收了这一传统,开始了牌位的供奉。

1、在生供奉祈福牌位,通常叫做“禄位”或“长生禄位”。牌位中间书写“道炁长存(自右而左横排)迎祥信人□□□本命元辰□□年□月□□日□时长生禄位”左边写“祈福”右边写“延寿”这是道教通常的写法,佛教写“佛光普照迎祥信人□□□本命元辰□□年□月□□日□时长生禄位” 左边写“二六时中”右边写“六时吉祥”,历法无论佛教道教都使用中国历法(即:农历、阴历、夏历),写明其姓名、生辰,按宗教的说法,在经过开光后,受飨人便能得道神灵庇佑,福作绵长。

2、往生(去世)后供奉的祈福牌位,叫做“灵位”“神位”或“莲位”,其子为他立牌位则书“故显考黄公中华之灵位”,佛教称“莲位”。在经过开光后,祀奉人或后人便能得道祖宗黔佑,荫泽后世子孙。

“祈福龛位”是放置神佛塑像、祖宗灵牌、祖宗遗物、亲人灵骨的小阁。以祈神灵或先灵赐福、保佑。龛位大小规格不一,没有很严格的规定,一般是高九寸、宽一尺二、深一尺五。塔陵的龛位和民间传统的龛位型制有别:民间传统的龛位为开放式,无龛门。塔陵的祖宗牌位、灵骨龛,有龛门,型制又分为竖长方形和横长方形两种。龛多木石构造,饰以吉祥如意图案和神仙真人,诸佛菩萨,神仙故事等。金碧辉煌,为正本清源,追念故祖,维护血缘关系,塔陵祖龛设置起到了尤为重要作用。其起源久远,早期主要是石质,然而在历史记载和我们所能看见的实物中木质者居多。

1、在生祈福龛位,一般称作“寿位”,意义等同于民间的“寿棺”“寿衣”等。其书写方式和格式和在生祈福牌位没有什么差别,不同的,牌位是一个平面,而龛位则是一个空间,受飨人可以将其常佩执之物或衣物发甲等放置于龛位之内,按宗教的说法,受飨人便能得到神明护佑。保佑家人身心自在,事业顺利,智慧光明。

2、往生祈福龛位,一般称作“陵位”、“塔位”,人往生(去世)之后,可以将其灵骨纳藏于龛内。其外立门碑,书写其生辰、忌日、名讳、子嗣等。接受后世的缅怀祭祀,供养顶礼。如是书写“故□□(称呼)□(姓)□(性别)□□(名字)之灵位”如此人名叫黄中华,妻子姓名白正素,其子为他们立牌位则书“故显考黄公中华之位” “故先妣黄母白正素之位”(女性如先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丈夫者,如前夫姓黄、后夫姓李,该人称黄母和李母皆有不妥,历史上皆以“慈母”统称。注:在碑文书写上没有“慈父”的说法,根据考证仅有“严父”二字仅可参考。自文革之后,此类错误,低档公墓,屡见不鲜,不成体统)。以供后世祭祀,奉先灵于陵位中,祀奉人或后人便能得到祖宗黔佑,荫泽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