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介绍影片《首演之夜》

《首演之夜》

划重点:电影和戏剧的嵌套结构

《首演之夜》大概是约翰·卡萨维蒂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影片,简单聊聊。

嵌套结构。这种电影和戏剧的嵌套结构也被称为戏中戏,模糊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呈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戏剧环境。本片通过首演前和首演之夜,演职人员的工作和心理状态,还原一个真实的戏剧生态。女演员游离在戏剧的假定性和现实的再现性之间,在她的困惑和不安中,仿佛看了 中苏珊对舞台的挣扎(或许女演员上台前都很紧张)。这种叙事结构影响了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拍了 (2010年),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拍了 (2014年),诺亚·鲍姆巴赫的 (2019年)也能看到其影响。

多重镜像。或许与卡萨维蒂自己也是演员有关,他非常熟悉演员自身的困境与问题,所以在女演员身上折射出的多重镜像都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比如女演员的中年危机所引发关于女性和衰老的思考,意味深长。比如演员与粉丝之间的微妙,当剧迷拿到签名出车祸身亡后(这个桥段被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在电影 复刻),女演员震惊得无所适从。比如女演员的家庭问题,她与丈夫之间的嫌隙。比如舞台上女演员的投入,观众一边欣赏她的才华,又一边咀嚼她的八卦,非常形象地通过一个戏剧演员的生活折射出人性和群体意识。

即兴表演。即兴表演是卡萨维蒂电影的特色,前文介绍过,在本片被发挥到极致。有两点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格外注意:首先是罗兰兹几次上台之后的表演差异,这是导演别具一格的叙事技巧,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场次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既践行了他的戏剧观,又让人物进入一个忘我之境(即无意识),正因如此,文艺片大师伍迪?艾伦专门改编了舞台剧部分。其次,台上和台下罗兰兹的对比,台前的自信和台后的自我否定,被罗兰兹拿捏得恰到好处。

定格画面的象征意义。整部片子的运镜自然流畅,人物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越发丰富立体,而在首演成功的高潮之处,画面定格戛然而止,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呈现出一种残缺美。卡萨维蒂深谙演出成功后的落寞,那些光彩耀人的部分必然是留在了舞台上,而对演职人员来说,落幕的那一刻是结束也是开始,定格于此为叙事留白创造空间,让观众自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