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乡镇教师都不愿调到城里了呢?

说多了都是泪啊!

我是去年从一个乡镇初中引进到现在的学校,说它是县城初中也是,因为所有的标准都是向城里看齐,说它不是县城初中,本来就不是,它就是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可当初引进的时候,硬是说是县城学校。

泪在哪里呢?

泪一,到手的饷银少了一千大洋。一千大洋啊,纵使现在肉价二十多,也够我天天吃的,每个月到了发饷的日子,感觉心真疼。

泪二,来了大半年,才发现职称评定难啊。学校分配的名额少,可竞争的人多啊,一年压一年。我们校长说,我们学校还算比较好的,城里一学校和他一起进的,现在他是副高,可城里的那个连中一还进不了。怪不得大家积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各种比赛。想想我以前的农村学校,基本到了年限,基本条件够了就能评上。估计现在评,得拿整箱的证书才可以。

泪三,学生不好管理,家长够难伺候。学生动不动就拿未成年人保护法来怼你,你又不能骂,不能刺激他,得供着只求他不出事,不磕着,碰着。后面还有一群的家长,小的到校长去举报你,大的打市长热线,也不管你对错,都是老师的问题,投诉不成功,对家长没影响,投诉成功,老师能喝一壶了。

泪四,工作量大。学校里的教研组内开会,一开就是一下午。还要校际联盟的,县教研室组织的,市里组织的,必须去,一去至少半天,回来还要还其他老师的课,还要上晚自习,晚上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动都不想动。最可怕的批改作业,整整四套,不包含周周清,全批全改,还有备课。

泪五,填写各种表格。当了班主任,不但要管理班级,与家长沟通,还要填写各种表格。

不说了,回不去了我的乡镇生活,空气很清新,人也很快乐,想想,我以前种的桃树现在该挂上果了。

原来乡镇教师托关系找门子千方百计想着调到城里。每年假期都会有部分有能耐的教师调到城里上班,惹得其他教师羡慕嫉妒恨。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了,谁也不愿意调到城里了。甚至有些城区的教师想着调到乡镇学校。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原因:

1.教学环境 经过几年的均衡化发展,城乡间的教学环境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教学楼、实验室、活动场地及其他教学设施基本一样。城乡教学条件相差不大。

2.教学对象 由于家长的盲目攀比之风盛行,乡镇学校学生数量急剧下降,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都不多,并且乡镇的孩子一般比较纯朴,教师授课及教育难度不大,效果提升比较大,教师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压力较轻,心情愉悦。

3.待遇水平 城乡教师工资统筹,并且乡镇教师有200—500元的乡村补贴,还有交通补贴,同样教龄职称的城乡教师,乡镇教师多领几百块。最重要的是从去年开始的职称改革,名额向乡镇倾斜,乡镇教师的职称问题相对很好解决。这些令城区教师羡慕不已。

综上所述,乡镇教师的幸福真的来了,谁还想向城区调动工作。

本人看法是现在的中老年教师大都不愿调到城里了,因为我们这里调到城里工资得少六百元左右,现在的中老年教师大都在城里有房子,并且基本都买了小轿车,上下班都挺方便。但是年轻教师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和孩子的学习还是渴望调到城里的,然而这也是选拔性的调动,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这个问题不现实吧。现在,许多乡镇教师还是千方百计到城里。我说在的县,教育局每年都遴选一些教师到县城,报名者很多,竞争很激烈。现在,很多乡镇学校都是一些老教师了。

首先我对此问题可信度表示怀疑。有一些乡镇教师不愿意调到城里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但这是有条件的,乡镇有其可以看得上的地方。但大部分地方,乡镇总体上不如城市,这是没有什么可疑问的地方,比如城市在文化施舍方面明显优于乡镇,在子女教育方面也优于农村,所以不可能出现“都”不愿意调到城里去。

(乡镇的商品房)

其次,我说说看,为什么现在有部分乡镇教师不愿意调到城里的原因。

1.子女成绩尚可不必到城市学校里去。就如我自己觉得我有把握在农村带好自己的子女,那么,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城市学校的榨人竞赛。这点我基本上也做到。

2.乡镇学生人数少,工作轻松。比如我们学校每一个班级只有二三十人。有的还只有十多人。相当一些老师只教一个班级,而城里的老师则要教导110左右的学生,作业量方面不可同日而语。

(农村的房子,这样的房子不少)

3.家长对待成绩的期望值比较低。因为留在农村的学生,成绩大多是很差,所以老师的工作虽然不容易得到价值的支持,但家长也不至于对教师提出太高的要求,甚至一部分家长倒怕老师找他们商量孩子教育的事情。

4.乡镇虽然和城市有差距,但在我们本地差距并不是非常大。比如说购物,城市能买到的,乡镇基本上也能买到,到处都是超市,再不济,网上购物也可以。相反,农村的环境比城市要好许多,首先没有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 汽车 ,要爬山,学校后边就是山,要到海边,学校边几公里就是海,我在学校里还开辟了几块菜地,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一年四季,买菜的钱还省了不少,而且还放心。

(这是一个乡村的全景)

5.农村的交通也不是糟糕,比如我们本地的农村村村通公路,乡村公路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硬化,大部分农村老师在城市里至少也有一套房子,如果要到城里去住,开车十多二十分钟就到,不是困难。

(常见的乡村的房子)

至于乡镇学校的弊端,由于不在本文回答之内,就不说了,本人说的农村,是本地的农村,而本地的乡镇和农村经济尚可,我们本地乡镇的房子也卖到六千多,附近的乡镇房子卖到上万的也有,所以乡镇不至于很糟糕。

(这是乡村学校,其实也不差)

一是乡镇待遇比城里好。乡村补贴,最少几百,多则上千,可能还要提高。职称向乡村倾斜,岗位比城区学校宽裕。随着各项规定的出台,城区老师除正常工资和津补贴外,其它福利基本取消,城乡相当。

二是交通便利了。现在老师,基本城区有房,住在城里。乡村现在都有了通村公路,通了公交车。相当一部分老师,还有私家车,往返学校和家里很方便,早出晚归没问题,在乡镇与县城工作区别不大。

三是乡镇压力小。近些年,生源大量流入城市,乡村学生越来越少,不足百人的学校比比皆是,班均初中丶中心小学30人左右,其它10人左右。不管是管理和教学,较之城区,工作量小得多。而且,乡村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人际关系要简单好处的多。

四是条件已改善。学校都己实现楼房化、硬代、绿化,食宿、网络、 娱乐 设施齐全,老师还有独立宿办室,有的还有带厨卫的周转房,工作生活条件今非昔比。而城区校多为集体办公,没有独立休息室。

当然,乡村老师也有苦恼。

一是老龄化。年轻老师丶教学能手都被选拔到县城学校,剩的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学校没有活力。

二是教法不新。教师数量少,好多是包班制,没法搞教研交流,只能传统教法。由于学生少,生源差(多为留守儿童或家长不重视教育的)教师无劲头教,学生不爱学。

三是心忧未来。乡村凋敝,乡村教育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欢迎关注)

作为一个在编教师这样说吧,我原来在乡镇上,想尽了办法也想进城,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人,在乡下待不住,没有 娱乐 生活,每天下班就关在住宿里待着。工资也非常低。对老教师不一样,他们在乡下待习惯了,家也安在了乡镇上,还去城里干嘛?城里压力那么大,工资也更低。在乡下落个清闲,修身养性的多好。

这个问题问得好!!!!

国家发展的一大进步,就是缩小成乡差距。

城区的优越性越来越淡化,反而在农村有很大的优越性。

农村教师待遇比城区好,工作量比城区少,下班比城区早,压力比城区小。

交通现在这么方便。县市内一小时基本能到。沿途还可以欣赏田园风光。

但是!这是好现象吗?

原来的那批进城教师,不能说都是教学能手,但大部分都是教学能手。他们的积极性没了。民办学校的高薪诱惑着他们。能手们宁愿脱离编制,也不愿意呆在城区学校。

这不符合发展规律!

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城区精英家庭的孩子要想接受精英教育,只能读民办?

公办学校精英教师走光了,哪来精英教育?

城区公办学校精英教师干死干活的,职称职称没有指标,工资工资没有你高!每天生活在高压状态下,身体 健康 也保证不了。

让农村老师去奋斗吧!

1.待遇水平有所上升,乡镇老师有补贴,而同期同职位的城里老师没有。

2.交通方便,现在不管镇里村里,大部分的路都非常好走,开车很方便。

3.乡镇学校相对比城里学校,管理上松多了,不管是有事请假,还是教研活动,乡镇学校相对很轻松。

4.乡镇学校的孩子们很淳朴。

乡镇补贴1200,进职称不受指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