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道教对民间信仰有何影响
明清时期,道教正一、全真两大教派虽从停滞趋於衰落,但是道教的宗教观念及修持方术却渗入民间,以世俗化的形式与儒佛通俗说教、民间传统信仰混融为一,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及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对後期封建社会的稳定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首先,道教的多神崇拜在民众中影响最为深远。对神灵的信仰崇拜,自古以来便存在於民众生活中。人们对现实社会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诸如旱涝歉收、战乱流离、天灾横祸、生老病死,以及追求福寿安宁、功名顺利、事业发达、婚姻幸福、多子多孙等等愿望,都寄托於有神灵佑助。因此民间祀神活动历来非常兴盛。无论是道教尊奉的天尊玉帝、神仙真人、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以及日月星辰、山川土地、阴曹地府之神,或是外来的西方佛祖、南海菩萨、上帝帝、圣母等等,都被中国老百姓当作能满足其世俗愿望的神灵,一律敬奉礼拜,祈祷祭祀。老百姓信奉的神灵有的来自佛教道教,而佛道二教为争取信徒,也不断从民间信仰中吸取新神,编入其神仙谱系,并再次推广於民间,明清时代,道教崇奉的关帝、玄帝、三官、 文昌帝 君、东岳大帝、吕祖、天妃 ( 妈祖 ) 、城隍神、王灵官等神灵最受民众崇祀,由官府或皇帝御敕修建的这些神庙道观遍布都府州县,香火旺盛。民间私建的龙王、药王、雷公、火神、山神、财神、土地爷爷、送子娘娘等大大小小的神司,能解决不同的问题。祈雨拜龙王,消灾奉关帝,治病祷药王,送葬请道士,想发财敬财神,求子嗣供娘娘,读书人拜文昌求功名如意,出海人拜妈祖保祐平安, 正月十五 奉天官赐福,腊月底祭灶王免过,城隍庙看抬神,东岳庙逛庙会。四时八节、五行八作,各有所奉神灵及仪式活动。於是道教的信仰便超出宗教的范围,而与普通民众的生产活动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成为人们生活风俗的重要内容。
道教扶乩求仙的方术早在南宋已影响民间,到了明清时代,扶乩之风更加泛滥。从宫廷贵族到市井小民,武师道士以至文人士大夫,多有热衷其事者。读书人凭扶乩猜测试题,老百姓祈求乩仙降赐仙方治病,道士则假借扶乩降笔造作经书。明清时代许多新出道书都假托乩坛神授,一般多托吕祖、关帝、文昌降笔。其中有些道书讲述内丹功法秘诀,而更多则是通俗的劝善书、功过格。当时社会上广为流行的劝善书,除南宋所出太上感应篇之外,明清陆续出现的则有关圣帝书觉世真经、 文昌帝 君阴骘文、吕祖功过格、文帝孝经、玉定金科等等。这些善书的内容,大多假托神道设教,以帮建伦理教化为宗旨,劝诱人们行善去恶。书中极力宣扬善恶报应思想,鼓吹天地间时时处处有鬼神监督司察世人行为,奖善罚恶。行善者加福添寿,多子多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吉星临照。作恶者必降罚,夺其寿算,祸事临头,殃及子孙,死後入地狱受刑,魂神苦痛,来世沦为贫贱乃至畜类。劝善书中还将善恶报应分类定量,列成表格,供人们对照检查自身行为。而所列善恶,主要是以忠孝仁信、礼义廉耻等儒家伦理信条为标准。也有部分符合下层民众要求的道德观念,如劝人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等等。由於劝善书文字通俗晓畅,容易被下层人民接受,在推行封建教化方面比艰深玄奥的佛道经典更能发挥效用,因此被统治者所看重,王公大臣、文人儒士都积极支持推广。例如太上感应篇在明代即有宫廷刊印版本,清初又诏令文臣翻译刊布,顺治皇帝亲自御制序言。明清儒士杨起元、李贽、高攀龙、冒起宗、惠栋、俞樾、姚学塽、于觉世、黄正元等数十人为之作序或注解,地方官绅士人捐资刊印散施者不计其其数。由於官绅道门积极宣传推广,各种劝善书充斥书肆,将神化的封建伦理深深印入广大民众的心灵。
道教的宗教观念、神仙传说、内丹修炼还渗入明清时期大量的通俗文学作品中。在明清流行的小说、戏曲、鼓词等俗文学中,很少不涉及神佛僧道的内容。水浒传开篇即假借洪太尉赴龙虎山祈请张天师,放走妖魔,引出一百单八将故事。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张角黄巾起义,引出刘关张桃园结义。书中对诸葛亮借东风、禳星斗的描述近似道教术士。金瓶梅全书有十多回涉及道教,书中描写道士仙姑为豪门妇女治胎、禳灾度亡,对道场科仪的描述极为详尽,反映了明末社会生活的真实。红楼梦借一僧一道串连故事情节,好了歌及金陵十二钗歌曲的思想格调极近於全真道士的宣教词曲。聊斋志异多写孤仙故事,借鬼怪狐仙歌颂爱情自由,鞭挞邪恶势力。专以道女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如东游记、七真天仙宝传、绿野仙踪等书,以宣扬修炼内丹成仙为主题。明清小说中还颇有佛道斗法故事。西游记中孙猴子屡次战胜道士神仙。封神演义则讲元始天尊及道教诸神与通天主教的左道旁门斗法取胜故事。这种演述神魔邪正斗法的创作手法,直至近代武侠小说中仍然常见。道教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世俗文学的宣传,更深入渗透於社会文化生活中。
明清以来,由於正统的佛道二教腐化衰退,加之其它复杂社会原因的影响,各种民间秘密宗教团体蓬勃兴起。从明代中期罗祖教产生开始,至清末民初四百馀年间,数以百计的教派、秘密会社纷纷涌现,其存在的地域遍及全国各地,形成对抗封建政权的强大异己力量。民间宗教的兴起,虽然夺走了释道二教的不少信徒,使正统宗教加速衰落。但是其信仰、教义及方术又往往摄取儒释道三教,深受正统宗教的影响。尤其道教对民间教派的影响,超过了佛教与儒家学说。受道教影响最大的民间教派有黄天教、三一教、混元教、红阳教、八卦教、金丹教、黄崖教等等。这些教派各有祖师,各撰经书,名曰宝卷。其修炼方术多吸取道教内丹炼养及服气养生术,教内流传各类口诀、咒语,以助内丹气功修炼,其内丹功法名目繁多,流派混杂。红阳教、八卦教设坛斋醮,如符念咒,则受道教符籙派影响。以内炼与技击融合的道教内家拳术亦流传颇广。在民间宗教中,部分教派 ( 如清水教 ) 与武术结社融合,以内丹气功修炼与拳棒武术结合练习,兼服神水,念咒语,吃药降神,形成神奇怪诞的修炼法术。民间宗教在下层民众中颇有吸引力,它们以通俗形式宣扬了经过改装的佛道宗教观念。
总之,明清道教从教团的社会地位及教义发展来看,步入了衰落时期,但从道教文化的下移和扩散来看,却进而拓宽了社会基础,更深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