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是什么意思?

鼎:青铜礼器.初为煮或盛鱼肉用之炊器.多为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之方形者。

九鼎为夏禹所铸。大禹治理好泛滥的洪水以后,划神州大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他要在每州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便令九州州牧收集天下青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象征九州,被置于宫门之外,借以显示夏王成了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统一。九鼎还被神化为获得“天命”之所在,成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夺九鼎也就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天然的争战行动。商汤灭夏为王,九鼎迁至商都,周武伐殷而得九鼎。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力量的衰落,强大的诸侯对九鼎便产生了觊觎之心。而由楚国首先发难。

野心勃勃的楚庄王带兵来到了周朝都城洛邑,试图夺鼎,周定王派使节见楚王,楚庄王向使节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一词的由来。

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已是奄奄一息,秦齐等大国为了争夺九鼎,不惜兵戎相见。周灭亡前后,据传鼎就沦没于泗水的渊底。以后秦始皇出巡过彭城时,派人下水打捞,未能如愿。作为权力象征的九鼎,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