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内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什么意思?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准确说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向来有很大争议,直译一下的话就是:

“天在上为尊贵,地在下为卑微,天地乾坤既也就确定下来了;天与地的卑微高贵明确下来,则人身份的尊卑贵贱位置也就确定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解读:这是把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与自然的高下分别相比附,以天地、阴阳、乾坤的动静变化来表达其哲学宇宙观。其中,既有理性所认识的实然之理,也有心灵所感悟的应然之理。如天高地下,动静有常,人("方"字,按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云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为实然之理;而尊卑、贵贱、吉凶等为应然之理。第二自然段述天地斡流而成万化之神,乾坤错综而生六子之妙。以乾之刚而摩荡坤之柔,以坤之柔而摩荡乾之刚,一刚一柔,相推相荡,鼓之以雷霆而为震。润之以风雨而为巽、坎。日月运动,夫寒暑为坎、离,皆客观的必然性。然则得其刚者,为长男,为中男,为少男;得其柔者,为长女,为中女,为少女。成男成女,莫之成而成也。三才之天、地、人,《易》之乾坤,其神矣乎!雷霆、风雨、日月、天地虽是说的自然现象,实是说震(雷)离(霆即电,离为电、为日)、巽(风)坎(为雨,为月)和乾坤的变化。虽然这里未说到艮兑二卦,并不追求工整对称,但仍是对宇宙变化的概括。接下来说天地生养万物的品德,因其顺天地规律而"易"、"简",因其"易"、"简"而为人所"易知"和"易从"。因自然实然之理和应然之理的"易知"、"易从"而使其成为贤人之德与业得以长久的原因。这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是理解的难点。其中,隐涵着《易》未作之时,应然之乾坤在自然的天地,而《易》既作之后,而自然之天地在应然的乾坤之义,如此,方可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之意。另《礼记?乐记》从"天尊地卑"以下近一百字,明显是抄录《易传》文字而杂入少量的说礼乐文字而成。比如《易传》"乾坤定矣",《乐记》为"君臣定矣";《易传》"吉凶生矣";《乐记》为"性命不同矣";《易传》"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乐记》为"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等等 。

此段概括《易》推演天地变化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