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二)杨花开时走进甘肃天水

天水,得天上之水。古称秦州,成纪。

在荒漠的黄土高原上,天水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渭河、葫芦河穿城而过,城两边是极有高原特色的黄土坡,当地人都叫山,但那是平得没有一点峰的山,山坡上稀稀拉拉的种着树,似乎很荒芜。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没听说过,会是多么无情,因为这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故里。如果你听说过却没有去过,会很漂浮,因为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如果你一直想去却总没有去成,那只能说太遗憾了。

从西安经咸阳、宝鸡,很快便可到达天水。

暮春时节,天水城内,杨花轻扬,樟树香薰,梧桐茂郁,果有江南之俊丽。而天水的灵魂不在于麦积山的烟雨,不在于石窟壁画的神姿曼妙、鬼斧神工,不在于是秦始皇、苻坚、李渊、李广、姜维、李白的故乡,天水的灵魂在于是伏羲诞生地,伏羲创立了一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制度,从而开启漫漫中华文明。

伏羲庙

古天水城分五城,其一为伏羲城,内有伏羲庙,曾占城四分之一,包括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后院有见易亭。因多次被毁,现仅存这么多。庙内古柏参天,飞鸟鸣啭。门厅下,走廊里,屋梁皆以龙纹修饰,如一条巨龙缠缠绕绕直到大殿正顶。和我见过所有庙宇、宫殿皆大不同,它是青瓦紫檐,本木色的房体,在房顶上是两条玉龙相对盘绕,龙由青绿淡黄之花相托。窗棂,门板都漏雕着花,而我更喜欢是屋檐下画的那些花,兰,梅,茶,如仙园里的花儿,让人脱俗忘忧。整个太昊宫庄重、古雅、肃穆、祥和,真的,这种青玉色的宫殿只有天神才住得。

大殿有伏羲像,我心虔诚,敬畏。大殿顶画有伏羲所创八卦,下方是河图,右边是画屏,所画作《易》过程,下面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出土编钟。听着屋檐下铜风铃在春风中叮当响着,时光变得悠悠。

从见易亭可见后山民居,黄土高原风情可略知一二。在两块黄土坡中是深深的沟壑,你过不来,我过不去,可见而不可亲近,于是我想这就有了信天游,西北的花儿,要扯开嗓子喊上几声,在寂寂的路上,咱们俩个拉拉话。

庙前的广场上立有四柱,是演易所用,并有二十八宿,但我全然不懂。

天水,伏羲庙,半干的渭水,宽广的河床,环绕的山,让人亲切,温柔,无机。

晚上,不爱下雨的地方,飘起了雨点,睡梦中斜斜地打在我的左脸上, 而且睡觉睡掉地上了。

天水小吃

天水是人文的,也是生活的,有趣的。

本想在天水住一晚上之后,按计划看车次到兰州或银川,可是却不想走了,一来儿子有点累,他不愿再往前走了,而我也想在这休息,于是决定在这再住一晚。

小吃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最好展示。这里的菜偏淡,但不同于浙江的淡,浙江是一种无盐,无油,无调味的淡,而天水的菜则非常入味。

一种叫呛肉丝的菜,先我看见上面盖着一块面皮,以为是包子,后来说不是,我说来一份,老板娘有意思,说:“这种菜口味冲,一般外地人吃不惯”,看来很老实,我问:“是什么味?”老板娘想半天说不上来,旁边她的小女儿十三四岁样子,说:“海鲜味”“哦,那我喜欢吃”。其实只是有一点虾米味,第一口有点怪,但越吃越好吃,味道完全渗入肉里,绵长无穷,又有一点榴莲的味,问老板娘怎么做的,她说是当地的吃法,加入了豆腐乳,慢火蒸。而糟肉则是加入了红方。

小吃的品种很多,只面饼就有十几种,把每种饼都买来尝尝,而那些不同馅的包子则更多,不过最有名的“关中煮”在各地却都有。

面条也能做出几十种,分大小碗,小碗比江浙大碗的还大许多,可见西北人真是实在憨厚。

天水博物馆

天水的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史前文化遗存之一。距今8220—7330年,创造了华夏文明的“六项中国之最”,即出土了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和最早的绘画作品。

今天的天水博物馆内展示着天水地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我选择了我喜欢的几个,其中绿釉小狗是我最爱。

马未都先生说在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旁,家家农民屋里都堆着这些彩陶,不过我没见到,因为我也没进去,但是我却发现这和我捡到的那些陶片真的很像呢。

我的天水之行就要结束了,我很眷恋,但我只是过客,匆匆来,但却恋恋去,说是走进天水,但我知道一丝的知识也不能窥到,更没有懂,可我的心是愿意懂,我愿意学。

天水之行很仓促,不过是从门缝中窥得一眼。天水的小吃没有吃够,渭河还没见过她澎湃湍急,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完满,留些遗憾才会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