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月光今照菊花台 答案谢谢!
月光今照菊花台
蔚岚
国学和周杰伦,两者搭界吗?
当然。那个“歪着脑袋、舞着双节棍、哼哼哈兮的后现代小青年”,在另一种文本里,是古典、唯美、纯粹的化身。
从热门歌曲《菊花台》可见一斑,几百字的歌词中,处处凝结中国元素,“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而另一曲《青花瓷》则是一副江南泼墨山水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致,犹如绣花针落地。”
回首周杰伦的成名作,《东风破》《将军》《本草纲目》《发如雪》,大半与古中国的意象有关。他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檀香、宣纸、宋体字”入画,在天涯劲头苦苦地追问,“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吐词不清,又郑重其事,以最时髦的方式“复原”了旧河山。
由此引发的潮流,令人惊叹。很多歌小青年,之前对国学默然视之,所谓“中国风,不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吗?”可因为周杰伦他们爱上了国学,发现了流行音乐深藏的“五千年的精髓和传承”。而2009年初在成都举行的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干脆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有什么语法错误。”
不仅是周董。流行偶像林俊杰的《曹操》,胡彦斌的《诀别诗》,无一走的不是“复古路线”。台上轻轻唱,台下高高和。都是青年的面孔,眼神稚嫩而投入,叫你动容。
是好是坏?争论者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媚俗”,把“国学”低俗化了。
另一派则认为“刚刚好” ,“阳春白雪”早就该和“下里巴人”联姻,青少年不感冒,国学怎么可能兴旺得起来?
对这个问题,方文山(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与香港林夕齐鸣的台湾金牌词人)这么看:“自五四运动词诗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而歌词则完全依附于音乐发展,词意不再讲究文学性。这次将歌词知识化的举动,应该是流行歌词首度对国学领域作较为整体的显著贡献吧!”
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一个居庙堂之上,一个处江湖之远。但别忘了,如今高高在上的《诗经》也曾是“歌集”,毛诗大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后来,曲子遗失了,只留下了文字,即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
古代的高人雅士,从不讳言“诗”可以“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柳永的《雨霖铃》,都是写来唱的,传播得越远越成功,至于“凡是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就是最高的赞美了。而近现代,1915年李叔同写下的著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哀而不伤,一时传唱。但它也是古典“诗歌”的“绝唱”。1920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摩登的意象开始替代“长亭”“古道”走上“歌”的殿堂。
在大陆,一沉默就是90年。而在香港、台湾,一直“文脉未绝”。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著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创作《沧海一声笑》的已故词人黄沾,则“以文言笔法写词”,写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风范和狮子山下的豪情。
对此,内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思忖,如何让国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起来。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一位司长曾表示:“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手拿戒尺摇头晃脑,太拘泥于形式了。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事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
秦时明月汉时关,月光今照菊花台。古老庄重的国学,要善于借力时尚轻便的方式做好传播。要知道,青年人喜欢素坯为胎的青花瓷瓶,也喜欢瓶身花纹曼妙的牡丹花。
12.包含:词的韵味、泼墨山水画的意境、中草药的名称、中国特有的花卉、工艺品、词牌名等。
13.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学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这些与他们生活的时代联系不大,甚至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格格不入。已经落伍了,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了
14.D(A歌词只是一个原因。B不是批判,反而表明对其关注。C 原因是传播形式与途径的关系)
15.月光象征国学,菊花台象征流行时尚的形式。告诉我们国学素雅的内容可以和流行时尚的外在形式结合起来。
16.不设答案,可以同意或反对作者的观点,也可以自立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