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泥步能直着走吗

趟泥步最好就是直着走,沿着路直着走,不用走圈,以下有大量前辈的书籍,其中有关对平起的论述,使“平起”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的脉落清晰可见。即,“平起”并非“有史可查传自董海川、程廷华”。本文内容摘自网友“不懂老师”的贴子,由枯树盘根做了整理并为大部分作者补充了其生年、书籍初版信息。以更清晰地看出“平起”理论的历史延承。无平起要求的著作:1、孙福全(1860年生人)1917年初版《八卦拳学》向前迈步2、黄柏年(1880年生人)1928年初版《龙形八卦掌》磨胫步配合丁字步3、孙锡堃(1890年生人)1987年初版《八卦拳真传》“裹脚直走,外脚扣行,脚要落平,脚面伸直”4、姜容樵(1891年生人)1969年初版《八卦掌练习法》步法为起落扣摆,前脚轻迈,后行之脚必须蹬劲,进步尚须贴前脚胫骨里则磨擦而过,且不可将脚提得过高或过宽,曲腿趟步之时,足心涵空,如趟泥之状,使脚掌和脚跟同时平落地面,五趾抓地,内脚前行……5、孙志君(1934年生人)1994年初版《游身八卦连环掌》程派八卦掌的步法称为“涌步”:行进时,前脚的脚面绷直,前腿挺直时,后脚蹬地。切勿间歇,使前脚再向前“涌进”一段距离,为此定名为“涌步”。进步过程中要连贯,前脚掌与地面保持平行,距地面越近越佳,但不可与地面磨擦,脚掌平落。6、温仲石(不详)《游身连环八卦掌》要求曲腿趟泥,……脚要落平7、刘景良(1923年生人,师从刘兴汉)《八卦掌》走圈时,两足尖微微相扣,两脚后跟微微向外扭劲,这样走起来,就成为剪子步。未以趟泥步为走转圆圈基本步法。提出平起要求的著作:1、李子鸣(1902年生人)《梁振蒲八卦掌》《董海川八卦掌》“平起平落“、向后不能揭蹄,落脚不能向前亮脚掌。2、刘凤彩(1908年生人)《程派高氏八卦掌谱》”后脚向前迈进时,脚掌平起,高不过踝,落下时,脚趾及前掌先接触地,稍向前擦地而止,五趾抠地,如在泥水中趟行,不知深浅,探步而行,摸地前进“3、裴锡荣(1913年生人)、裴武军《八卦八形掌》两脚平起平落,如趟水状。4、裴锡荣、蒋浩泉《八卦散手》足如趟泥,平起平走5、刘兴汉《游身八卦连环掌》趟泥步称为鸵形步,要求,后脚向前迈步时,脚掌平起,落下时平落,全掌著地,五趾抓地。另一种所谓鸡形步的练法,是后脚跟可以抬起,而以脚掌蹬力前进。两步法的脚于行进时,高不过踝,低不擦地,要犹如泥中行走一般。6、张烈《尹式八卦掌》将走圈步法分为趟水步及急行步。趟水步指后脚向前提收过程中,应将脚尖向前勾着离开地面,忌脚掌心向后翻亮,后脚提收至前脚大脚趾一侧,继而向前趟行的过程中,应以脚尖前领,全脚掌贴近地面前伸,最后定要绷直脚面,……急行步与趟水步差异点,在于最后一道脚面不必绷直,且步幅稍小,以利灵活而速度快。7、黄志诚(1941年生人)、崔长发《乾卦八卦掌(内八卦.乾字门.老八掌)》趟泥步“一脚平起,足心涵空,其脚底不超过另一足踝骨,沿其内侧磨胫而行,平起平落,五指抓地,形同趟泥或趟水”。另有探式趟泥步,起式与趟泥步相同,特点是以前足探行,后足蹬,俗称疾行步8、马有清、刘敬儒《程氏八卦掌》双足要平起平落节摘自台湾潘岳先生《纵横内家武学-万里拳踪》一书早期的孙福全、黄柏年二位前辈,无起落要求;孙锡堃、姜容樵前辈要求平落;再往后就加上了“平起”,出现了“蹄子掌子”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