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的,距今8000-4000年的文物有哪些?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传他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造书契、创乐器、用文明之火引导人类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伏羲肇启文明,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召开之际,记者就天水文化旅游方面的情况采访了天水市委副书记杜松林和常务副市长冯沙驼 。
记者:文化旅游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和开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各地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手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有哪些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冯沙驼:天水地处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境内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陇上小江南”。天水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人文始祖伏羲氏、神农氏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一带。全市有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等古石窟6处,有伏羲庙、兴国寺、南郭寺等古建筑50处,原始社会及周、秦、汉古遗址86处;还有李广墓、赵充国墓及文化品位极高的宋墓群等古墓葬20多处;有“街亭”、“诸葛军垒”等古战场遗址10余处。由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国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三国文化等构成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使天水成为中国西北部著名的旅游胜地。
记者:历史文化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天水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中,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又是天水文化旅游的第一品牌,那么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
杜松林: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天水市西关现有一座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场所——伏羲庙,庙内雕梁画栋,古柏参天。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存有伏羲雕像和元代的木制八卦盘,也是民间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
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是一处距今8300多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平均2米,现已出土陶、石、骨、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有目前已知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画、最早的宫殿等。大地湾遗址从距今8300年前开始到4800前年为止,时间跨度近4000年,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于陕西半坡遗址1000多年,处于西北区文化的源头地位。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中实属罕见。
记者:作为伏羲诞生地,天水拥有这样丰富且独特的文化资源,我们在满足高品位的文化旅游需求,营造浓郁的文化旅游氛围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冯沙驼:伏羲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而且有其物化形态。现存于全国各地的与伏羲有关的遗迹遗址、建筑物、纪念地等都是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了营造文化旅游氛围,展示伏羲文化历史面貌,我们在积极做好245处国家、省、市、县级文物单位的保护和开发的同时,对在历史上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的伏羲庙和有关伏羲的文物遗址进行了维修和保护性开发,先后投入3亿元修复完善了伏羲庙、麦积山、仙人崖等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新建了净土寺、南郭寺、龙园等新景点。1988年恢复了伏羲公祭大典,并每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到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在自然景观方面,我们正在开发秦城李子园、北道桃花沟、张川五龙山、武山、老君山等一批自然风景区和森林公园。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依托,相得益彰。
记者:在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扩大交流影响,为文化旅游服务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杜松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天水市就开展了伏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工作, 1992年,天水市发起举办了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参加的伏羲文化研讨会,把伏羲文化研究推向全国。初步形成了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物景观,并出版了一批宣传、介绍、研究伏羲文化的图书和影像资料。特别是大地湾考古发掘报告即将正式出版,对于运用考古研究成果,以实物形态深化对伏羲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召开的第一届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是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届中华伏羲文化研讨活动,有来自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内著名学者100余人参加。这次研讨会对团结和组织国内外热心伏羲文化的团体和个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伏羲文化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开发伏羲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记者:开发文化旅游,很多地方都面临历史文化保护原貌和开发创新的矛盾,天水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并如何解决?
杜松林:是的,我们也面临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等资源的问题。在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也就如何开发历史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很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以学术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统筹规划,继承传统,保持特色,勇于创新,把天水建成海内外华夏子孙文化精神的寄托,寻根问祖的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