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文学常识的演讲

1.最有趣的小故事

孟尝君与他的门客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

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

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

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

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 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

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

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 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

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

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

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

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 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

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

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跆?耪庑┗埃?衔?铣⒕螅?菜?牡匚唬?龆ㄊ栈孛铣⒕?南嘤 C铣⒕?桓锪酥埃?缓没氐剿?姆獾匮Τ侨ァ?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

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

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

2.谈谈古代文学常识的见解

所谓古代文学,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文学的合称。包括诗歌、古文、小说、传记和史书。本人主要从代表着方面说明一下自己的浅见。

诗歌方面:可以说,中国古代是诗歌的天堂,诗歌所取得的成就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诗经》开诗歌之先河,《离骚》谱想象之神曲。汉赋骈体著称,词藻华丽;唐朝是诗歌的集大成时期,杜甫以诗书史,李白将想象的艺术发扬光大,大气磅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及至宋朝,诗歌往词的方向发展,是中国古文学的又一次巅峰,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词人,柳永的婉约,东坡的豪放,辛弃疾的豪迈等等。至元,元曲得以惊天下,自此,诗歌的三大高峰形成,后世难以逾越。

古文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奠定了几千年来各种文化的基调。百家争鸣,竞相绽放,君不见老庄,以“道”立派传千古;君不见孔孟,以“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不见墨子,“兼爱”“非攻”更“尚贤”,任人唯贤天下夸……及至唐宋八大家,“韩柳”倡导古文化运动,开启散文新篇章……《古文观止》,尽收天下美文;《文心雕龙》,点评天下文章!

小说方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小说家,写出了许多流传久远的佳作,四大名著代表了小说的最高成就。

传记方面:传记作为一种新的题材,直到唐朝才形成,明朝传记颇多。

史书方面:历史佳作,数不胜数,“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帝王治国方略”的《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等。

大体就这些,如果需要更详细,敬请去看《古代文学常识》。

3.诗人有趣的文学常识小故事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邺(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夏意 苏轼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渊明代表作有《桃花源记>>>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沾巾 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4.求一些有趣的文学知识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我国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曾认为,我国文字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而我国的汉字形成过程,是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期。一种比较折中的意见,则认为我国文字“在人民中萌芽”为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

近年,由于考古工作的迅速发展,已经为探讨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的新线索。1963年出版的《西安半坡》发掘报告,便初步指出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与文字起源有关。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左右。

1984年到1987年,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几座墓葬中,出土了三片刻有符号的龟甲和一件有符号的石器。符号的形状和商代甲骨文很相似。遗址年代要早于公元前5500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奴隶社会早期出现的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5.关于文学的有趣故事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

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躁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二十世纪的文坛巨人,他对中国现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鲁迅一生写有大量杂文,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他揭示了传统社会的“吃人”本质和现代社会的种种隐症。 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十分坎坷,但也是辉煌的一生。

他创作的十四行诗,堪称为世界十四行诗的典范。他的戏剧开创了戏剧的先河,尤其是他那著名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

《哈姆莱特》自从搬上舞台,几百年来盛誉不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影响了全世界,其作品被认为是人类艺术的珍宝。 洋洋洒洒百万言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可超越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只要提到中国文学,就不能不提到《红楼梦》,不能不提到曹雪芹。曹雪芹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

无论他多么贫困,都不放弃手中的那支深刻、锋利的笔,就是凭着这种精神,曹雪芹为中国文学留下了瑰宝——《红楼梦》。 影响世界文学的巨人很多,歌德便是世界文学巨人中的巨人之一。

他的诗剧《浮士德》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几近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学史中影响巨大的名著之一。歌德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艺术理论家。

他参加 并领导了“狂飙运动”,其影响非常大,为德国的“文艺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他一生创作了近百部小说,被称之为“人间喜剧”。

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小朋友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其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等,都是流芳百世的名篇。

俄国是世界文学的大国,俄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非常大。托尔斯泰便是俄国文学的一座高峰。

他一生致力于“托尔斯泰主义”的宣传,并创作了著名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马克·吐温作为一代短篇小说大师,为世界文学留下了丰厚的艺术作品。

海明威开创了美国“硬汉子”文学之风,海明威的名言是:“宁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思想在《老人与海》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6.一个古代的文学常识

是钟无盐春秋时期的无盐,本名钟离春,长得奇丑,臼头深目,长指大节,皮肤如漆,声如夜枭,因此年过40还流离失所。

但,别小看她。这个其貌不扬、发展平凡的女孩子,看似无野心,然而,最能花精力、时间去思考。

当别的民间女子开始花枝招展、涂脂抹粉的时候,她闲着;当别的女子勤奉箕帚侍奉公婆的时候,她闲着;当别的女子围着孩子转、跑、跳的时候,她闲着。人家有捕获男人、打点家族的大工程在手,她没有。

可是,这个女孩不弱啊,她有些私人工程在进行中,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天,无盐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事实上,如果无盐是一个美女的话,她就死定了。春秋各国,什么都不怕,就怕特工。

那时人员流动自由,三天两头都会有了不得的人才千里投奔:不要怕苦恼;要了怕睡不着。这里头,有1/3是诚意投靠,1/3是间谍,另外1/3是双重间谍。

其中,以美女间谍最危险,一旦中计,就等着被敌国熬成药渣吧。所以,齐宣王见美女自荐,就怀疑人家没安好心,通常一斩了事。

但无盐长得实在是太丑了,不可能是做间谍的料。 齐宣王见了无盐,禁不住哈哈大笑。

无盐一本正经地说:“大王,你太危险了,太危险了。”齐宣王令她说说。

无盐抬眼四顾,咬牙切齿,挥手抚膝。大家都愣了,不解何意。

无盐才卖着关子说:“抬眼是看四周烽火;咬牙切齿是代王张口纳言,不绝谏阻之路;挥手是代王去除奸佞;抚膝是代王拆除奢靡的渐台……” 齐宣王经不起这种连哄带骗,只好娶了无盐,并把她立为王后。在无盐的指教之下,齐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无盐是著名的无貌而有德之妇,像黄帝、许允、诸葛亮、梁鸿也都娶了这样的女人,可是从来没听说过有男人羡慕他们。 想必无盐们并不真正快乐。

她是齐国的标识、符号、象征,也是齐宣王的贤内助、老师、臣子,独独不会是情人。诸葛亮鞠躬尽瘁为了国,但没有家;梁鸿孟光一辈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沉闷至死———嫁了他们也不见得幸福。

但是,如果先天不足,已不能巴望得到男欢女爱,也只能靠后天的智慧来赢得归宿,实现抱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