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嫁王妃怎么样
本来对这部书抱了较大的期望,结果无法令人满意。。。。。。如此水平,我实在忍无可忍。。。。。什么都不多说了,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垃圾中的战斗机 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留白,予人以想象之余地。比如:画画需要留白,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音乐需要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文字需要留白,“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 看《错嫁王妃》,使我深刻感受到留白的重要性。上次我没看完书便匆匆打了二星,今晚终于忍者折磨看完了,我也后悔打了二星,其实,这本书打一星都嫌多!这套书不能归于一般的“催眠系列”,实属“催吐系列”。 我这阵子买了不少的垃圾书,曾经觉得看《妖殇》很受伤,看过本文才知道原来是小巫见大巫此书才是垃圾中的战斗机!如果依据我以前看过的《醉流苏》、《神偷俏王妃》、《江山谣》被评为二星来给此书打分的话,此书一星不值!!作者无力驾驭文字和架构,以至于我所见的只有蹩脚的文字+乱七八糟的内容+生硬俗气混乱的情节+过于细致的描写+平庸的言谈举止,总之处处透着不和谐! 说本文“乱七八糟”,绝非空穴来风,我写评论是很讲究证据的,并为此认真做了六页纸的读书笔记。 1.正牌准太子妃无故失踪,难道女主除了欺君代嫁就真的别无选择了?女主代嫁真的没有私心吗?女主真的不想浪费掉这样一个嫁人的好机会,其恨嫁之心如此坚决,真是可歌可泣!她自己何尝不是在赌,幻想得到太子的爱。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她不是不想当这个太子妃,而是男主一直没有给他机会,女主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就嫌酸,她没有资本自负、清高,倔强又如何?没有理智的倔强和冲动只能归结于愚蠢! 纸里包不住火,女主顶包案败露,连累全家被抄,老父入狱,唯独始作俑者女主安然无恙,竟然能顶着有名无实的“太子妃”头衔,并最终坐实了这个身份。按理说,女主的太子妃身份名不正言不顺完全可以取消,为什么皇家就能容忍她的欺君之罪,何故对她网开一面呢?皇家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写书,绝对要怎么不合理就怎么写,千万不用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千万不必顾虑读者的IQ、EQ、CQ、PQ、QQ和XQ…… 2.由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个细致的人。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过犹不及”,看本文总感觉文中描写细致的有些过分,令人难以忍受这些碎碎念。事事都细致入微的描写,琐碎的细节反而令人觉得杂乱无章,喧宾夺主,重点不突出,有些描写甚至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糊里糊涂。 本文塑造的人物,全被形式化了,我真想执行格式化,把男主女主统统Format!且看文中描写男主的词不是“阴眸”就是“冷眸”,就是想让你一眼看去就感觉出此人冷血无情,但是人物不够充实,如何阴狠让人难以体会,只能让男主没事摆摆酷,提高知名度! 3.此书名为“错嫁”,实际上一点也没“嫁错”。大婚前夕准新娘无故失踪,姐姐代妹出嫁成为“太子妃”,先是被夫家嫌弃,后来竟然慢慢赢得美男心,如果说女主真的如作者夸得那般冰雪聪明也就罢了,篇偏偏通过作者的文笔描写,女主的言谈举止都无法使人把女主和“才女”联系起来,仍然是“拙女”一只。人贵在有自知之名,可惜女主没有,极难从字里行间看出“她本聪慧”,反倒处处表现出“拙儿”本色。 长年以来作为影子存在的女主内心自卑,使得女主异常敏感,对一些外界刺激常常做出过激反应,给人神经质的感觉,遇事不冷静,自卑心理作祟以至于稍微受到别人的言语刺激就反唇相讥,如此不知进退,鲁莽冒失,偏偏又自作聪明,怎么可能人人喜爱呢?竟然见过女主的太子、将军、国师、异国皇子都纷纷迷上女主,称赞女主举世无双,争抢女主,可能吗?可是男猪就偏偏爱上了女猪,猪油蒙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如此可笑的一只女猪,有什么资本能够得到男主的爱呢? 唉唉唉~~~~作者所写的那些原想表现女主聪慧有才的事例,却因为作者的无能而成为证明女主笨拙的笑柄。写书易,写好书难啊! 4.全文从始至终没有交代为什么原定的准太子妃会无故失踪,又为什么能够神秘出现在皇家舞会上;而且女主十八年来不知自己的亲妹妹会武功,为什么后来霜儿突然成了练家子?凭着作者写文的细致劲头,一个眼神都能分析半天,难道对这些不该给个细致合理的解释吗?如此详略,岂能得当! 5.一个活在妹妹阴影下,十八年来从未出过学士府一步的平庸女子,没有任何生活经验,怎么可能比一个据说有过三年混迹江湖经验的小丫鬟琉璃还能干?虽说故事是编出来的,也总该编的合理一些吧,糊弄人是不对的! 6.看不明白为什么两个皇子非要争一个霜儿,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反倒是给街头巷尾的八卦党们带来了谈资。一个罪臣之女,久居太子府和太子关系暧昧,还有机会参加皇子的选妃,还有爱戴绿帽子的皇子,真是不可思议! 7.贺兰皓月初登场,扮蒙面人,“一个蒙着半张脸,全身穿着夜行服的男人忽的出现在她面前一米处。”大家不觉得这话说得有些别扭吗?“一个穿夜行服的蒙面人出现在面前”即可,用得着“一个”、“全身”、“面前一米处”这些废话吗?而且,既然是初次相见,女主不认识贺兰皓月,就直接用“贺兰皓月”称呼蒙面人,我觉得不妥。 然后见121页贺兰皓月二次登场,此事女主竟然认出了此人和上次意欲绑架她的人是同一个人。好厉害的眼神啊,上次贺兰皓月的面算是白蒙了,即使改了眼珠的颜色,还不是一样被女主认出来了? 8.第318页第22行,前文未见女主受伤,这里莫名其妙女主多了伤口。 9第247-252页,女主去将军府探望出嫁的扇儿,在府内遇到了殷凝,干了场嘴仗,女主就随着太子离开了。从女主踏入将军府到乘马车离开,根本就没有见到扇儿,此行就结束了,女主忘性真大。 10.堂堂一国出使,派个太子妃做使者已经是别出心裁了,更独到之处在于,竟然只派了六个护卫和一个丫鬟随行,真寒酸! 好啦,就写到这里吧,谁感兴趣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这本书,烂不可言! 我是这样上当的 噱头: 新浪主编鼎力推荐,80后才女金鑫积蓄3年,倾情奉献超完美力作! ——3年就出这种效果,还真是浪费时间! 代妹出嫁、为父出征、情牵沙场! ——不算是出征,只算是出使,仅带着一个丫鬟和六个侍卫,皇室太子妃作为使节出使邻国。 错嫁王妃担纲主演关于亲情、爱情的皇室情感大戏! ——不是错嫁,是蓄意代嫁,说是大戏实在是大玄乎! 《错嫁王妃(上)》卖点1:“花间坊”倾情推出,新浪主编及各大门户网站鼎力推荐,80后才女金鑫最新作品; ——终于知道“花间坊”的水平了。 《错嫁王妃(上)》卖点2:文笔细腻,情节丝丝入扣,从代价拙女到亲赴沙场运筹帷幄,女主角前后身份、性格的精彩转变,成功展现了其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 ——如此“细腻”,文笔真的是“细”啊,细的不能再细了,细的令人的腻! 《错嫁王妃(上)》卖点3:武侠的豪气与言情的细腻兼具,是一部可以男女生同看的出色作品; ——好大的口气,不过,有武侠吗? 《错嫁王妃(上)》卖点4:封面造型清新、优雅。 ——只有这个还说的过去,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信手拈来 1.上册第50页: 第5行:“她心下一惊,一种害怕油然而生”——这样的写法让我难受,总觉得“一种”二字不要也罢。 2.下册,390页,不必刻意挑剔,就发现两处存在明显的别扭。 第7行:“她一步步走至他身边坐下,背对着他,将衣襟慢慢解开,露出伤痕累累的伤口。”请看“伤痕累累的伤口”,是不是觉得有些别扭啊,不过“伤痕累累的后背”贴切。而且,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此文是如何的“细”腻了,也许作者更适合写剧本。 第10-11行:“这是他第二次为她上药,也是生命中唯一的两次!”这个“唯一的两次”,是高中语文老师强调的典型病句,“唯一”和“两次”相矛盾,我觉得用“仅有的两次”更合适。 3.下册第394页: 倒数第4行:“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用不了几日她便能享誉殷月了!”在殷月百姓中流传冰尘雪的英勇事迹本是褒义,不过这个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作者在这时候用这句成语,真是够有才! 倒数第2行:“冰尘雪说完这些,心中不知为何,越发涌起丝丝酸楚,就连想强作冷静的力气也没用。”这句话的最后两个字“没用”,读起来真不通顺。 窥一斑而见全豹,何况再一再二再三,事不过三,我信手拈来之三处,白纸黑字,足以说明作者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