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墨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墨子这个人非常冷峻,喜欢穿黑衣,住陋屋。

跟先秦其他诸子不一样的是,他好像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讲学授徒。

反倒是喜欢到处管闲事,而且脾气还很不好。

但是即使这样,墨子依然能够聚集起一大批的追随者,跑来向他讨教,还跟着他到处管闲事,世人就称呼他们为“墨家”。

《大秦帝国》里有一段故事很是精彩。

商鞅刚刚起步变法的时候,法令很是激烈,更是损害了秦国朝中那一帮老旧贵族的利益。然后这帮老家伙不干了,开始到处散布商鞅的坏话,谣言满天飞。

有文化的人造起谣来水平也很高,没用几天时间,整个秦国都在流传商鞅是酷吏、嬴渠梁是暴君。

这话同时也传到了墨家的耳朵里,于是,这帮墨子的学生们坐不住了,开会计划去把嬴渠和商鞅杀掉,为民除害。

虽然后来这事逼的贵为秦国国君的嬴渠梁冒着生命危险,找到墨家的掌门人说明情况才算罢了,但是墨家的名声却是变得更加大了,世人都知道了墨家行侠仗义,专为天下人抱打不平。

2、

墨家的这种行为方式,全是墨子一手造成的。

因为早在想杀商鞅之前,墨子就已经在骂儒家了。而且不仅骂儒家,甚至指名道姓地骂孔子。

墨子和儒家的不和世人皆知,两家的论战也是你来我往,十分精彩。

现在能看到的两家论战就有很多,规模大小不一,激烈程度也各不相同。

但是奇怪的是,每一次的交锋都是墨子大获全胜,儒家竟然无一胜绩。

最著名的当属《墨子·非儒》,“非”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批判、抨击,我反对!

《墨子·非儒》里面说到,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的时候,见到吃的,什么都不顾就赶紧吃,但是回到鲁国,见到哀公时却要讲究礼法,礼法不合适的就不吃不喝。孔子的言行不一,使子路感到困惑,于是孔子说道“曩与女为苟生,今与女为苟义”。逃难的时候,能活着就好,回到鲁国了,就要讲究礼法了。

墨子很鄙夷地说:“哪哪都是你的理!”接着就大段大段地批评孔子虚伪,表面一套内心一套。

更尖锐的是墨子对孔子的“尊崇礼法”相当的不满,

春秋战国天下战乱,老百姓忍饥挨饿,漂泊不定,你儒家搞哪门子礼法,先填饱肚子再说吧!你们就会动嘴皮子,也不从事生产,鄙视你们!

不仅是批评儒家,批评孔子,其实墨子看不惯的东西很多,他都拿来批判。

《墨子》书中大量的以“非”开头的篇章,非攻、非命、非儒等等,看不惯的就去批,不平事就去管。

墨子为什么如此激烈地对社会不满呢?有那么一肚子的学问,做个老师讲讲学,像孔子一样,还能收些肉干当学费。

3、

这得从墨子的出身说起。

相传墨子是宋国人,有人说是鲁国人,还可能是楚国人,甚至可能是印度人。“墨”这个姓氏很罕见,所以有些人觉得可能是黑人。

不管墨子是哪国人吧,但是肯定的一点肯定是“贱民”出身。因为几乎为先秦诸子每人都写传记的司马迁,偏偏没有写一篇《墨子列传》,大概实在找不到墨子的资料吧。

不同于孔子的贵族身份,墨子是亲自做工干活的,并且还多才多艺,精通机械制造,通晓风水八卦。

墨子不仅自己干活,也要求墨家的子弟必须参加劳动,“入学考试”的一项面试内容就是卷起裤子,看看腿上有没有毛,没毛的才说明天天参加劳动,而不是养尊处优,墨子的这个主意倒是别具一格。

墨子的贱民出身决定了他的性格和他要为谁发言。

相声大师侯耀文评价郭德纲的时候曾说:“他一路走来,遇到太多磨难和折磨,所以才会如此愤世嫉俗。”

大概墨子也是如此吧,生于穷苦人,自然也为底层人说话。那么贵族相互攻伐的乱世,才造成了百姓的流离失所,我不批判你们批判谁?

4、

而被墨子屡次批评的孔子,本身就是贵族,脑子里想的也是怎么治国平天下。实际上为了帮助贵族维护统治,他也四处奔波,想要讨个官做,只是没有如愿而已。

两人代表的本就是不同人群的利益,那么互相看不顺眼,甚至对骂起来,都是合情合理的了。

但是,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家和儒家同是最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这一点上,两种思想同样都是伟大的、积极的,他们内心最根本的愿望都是使这个乱糟糟的时代尽快结束,国泰民安。

只是出发点不一样而已。

墨子之后的墨家并没有像儒家一样发扬光大起来。

孔子为自己的门徒选了一条做官出仕的道路,为统治者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而且孔子的思想说到底是维护着国家的稳定。历朝历代都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而墨子选的路就艰辛地多,他们行侠仗义使得统治者颇为忌惮,他们心里总是担心“侠以武犯禁”,而你整天批判这个那个也让统治者觉得不爽,于是便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

若干年后,墨家的子孙只能隐到深山,靠着信念和执着在坚持着,是为“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