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张良这一人物的评价如何?最好从鸿门宴中评价一下~?
张良
运筹帷幄谋天下
激流勇退修道术
张良是一位既有血气之勇,又具深谋远虑的传奇人物.为报亡国之恨,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亡”,博浪沙一击,差一点要了秦始皇的命;为酬知遇之恩,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他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而易念顿失.
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功成身退,乃学道术.张良的传奇经历,怎不让人敬慕?
人们大概都熟悉张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时人,祖先连续五代当过韩国宰相.秦始皇灭掉韩国时,张良还年轻,一心想为韩国报仇.弟弟死了也不厚葬.动用全部家财.终于请到了一名大力士,铸造了一把120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东南)窥伺袭击秦始皇,误中随从的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刺客.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南).于是发生了上面所说的拾履的故事.
10年后,陈胜起义.刘邦在沛县响应.张良也聚集了100多名少年,准备归从自立为代理楚王的景驹.在路上遇见了刘邦,很得刘邦的赏识.张良认为,沛公的智慧大概是上天授给的.因而从此就跟从了刘邦.在进兵咸阳的过程中,尧关是最后一道关口,张良向刘邦献计,用重金收买秦将,并乘秦兵松懈之机袭击秦军.结果秦军大败,使刘邦早于项羽进入咸阳;在咸阳又是张良力劝刘邦放弃皇宫里声色犬马的富贵生活,还军灞上;在鸿门宴上,张良利用好友项伯使刘邦虎口脱险;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张良又建议刘邦烧掉经过的栈道,麻痹项羽,以建立巩固的汉中根据地;刘邦移驻汉中后,张良发现韩信是个军事人才,便和萧何一起劝说刘邦重用韩信,让韩信单独指挥一路兵马.进军黄河北岸,从侧翼配合刘邦进攻楚军.刘邦彭城战败后,曾问张良:“我愿捐弃函谷关以东一带地方给人,看谁可以和我***同建功立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正在梁地反抗楚军,这两人立即可用.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挡一面.如果要捐弃关东一带地方,就给这3个人,这样楚军就可以打败了.”于是汉王派萧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叛,汉王就派韩信带兵攻击他,接着拿下了燕、代、齐、赵四国.而最后打败楚国,也正是依仗这3个人的力量.
公元前205年,项羽紧急围困刘邦于荥阳,刘邦恐惧忧愁、同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国的权势.郦食其主张采用恢复韩、魏、燕、赵、齐、楚六个诸侯国的办法,以分散楚军的兵力.张良听说后,对刘邦说:“谁给大王出的这种嫂主意,大王的大事这样不就全完了吗?”张良分析说采用这种办法,同样也会分散汉军的兵力,得不偿失.刘邦最后同意了张良的意见,并骂郦食其是个书呆子,几乎坏了他的大事.公元前203年,韩信攻占了齐地,写信派人送给刘邦,要求刘邦封他为齐国假王(临时王).刘邦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附在刘邦耳边说:“现在的战争形势对我们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立他为王,以稳定他的心,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倒戈变乱.”于是刘邦改口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真王,哪里有当假王的.”随后就派张良去授给韩信齐王的封印,叫韩信带兵从东边攻击楚军的后方.这样,不仅稳住了韩信,还减轻了楚军对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公元前202年,刘邦追击项羽到了固陵(在今河南省太康南),但韩信、彭越二人却按兵不动,没有按期与刘邦军队会合.张良又向刘邦建议立即增封韩信、彭越以土地,诱使他们出兵.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韩信、彭越率领军队迅速地赶来会师.刘邦的主力部队与韩信、刘贾、彭越、英布诸军会合以后,在垓下包围了项羽,垓下之战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逃到乌江自杀.
公元前201午,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张良没立过战功,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3万户做为封地吧!”其实,张良虽未效命疆场,可是他所提出的计谋,对刘邦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比攻杀战场的将军高明万倍,受封也当之无愧.可是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和陛下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我授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只不过是我侥幸料中的,我希望只封给我留就足够了,不敢承当3万户的封地.”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刘邦已封大功臣20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执不休.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看见各位将军常常在一起坐在沙地上议论.刘邦问张良:“这些人在议论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刘邦说:“天下己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起事,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是天子,而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和陛下亲近的老熟人,而所惩罚的都是陛下平时仇恨的人.如今军官都在计算功劳,他们认为拿出全天下也不够人人封赏,又怕平生有过失被怀疑而受诛杀,因此就聚在一起谋反了.”刘邦焦急地说:“对他们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平生最痛恨的是谁?而这件事又是群臣所***知的.”刘邦说:“雍齿和我是旧交,曾经多次侮辱我,我想杀掉他.因为他功劳大,因此又不忍心.”张良说:“如今赶快先封雍齿给群臣看,群臣看见雍齿被封,人人都会安定下来.”于是刘邦设酒宴,封雍齿为十万侯.又赶忙催促丞相、御史给其他人定功封赏.群臣都高兴地说:“雍齿都封侯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什么担忧的了.”张良的计策及时有效地消除了一场内乱.在分封功臣之后,刘邦考虑建都于何处的问题.许多大臣和将领都主张在洛阳建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建都长安.
公元前197年,陈稀反汉,自立为王.次年,张良跟随刘邦出兵,消灭了陈稀.这年正月,刘邦的妻子吕后杀韩信,三月杀彭越;七月,英布反汉,第二年败死.张良看到这种情况,便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说:“我的祖先是韩国宰相、韩国亡后,我舍去万金家财,为韩国报仇.我只有三寸之舌,就封万户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达到极点了.我的愿望已经达到了,我想学道去.”后来,张良学道8年后去世.
汉朝初年,张良和韩信整理过古代兵法.据载,自春秋至战国,有兵法128家,经过张良、韩信审查删定,保留35家.张良对于整理古代兵法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张良确实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出色的军事人才,他在刘邦建立和巩固汉朝的过程中,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起了很大作用.战争胜利后,他谦虚谨慎,不要3万户候,而要1万户.他的“学道”也是一种避祸的巧妙方法.终于没被刘邦和吕后杀掉.落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张良一生出谋划策,建立了不世之功,就连司马迁都想象他一定是一个相貌魁伟、风采夺人的奇男子,然而事实上他却是“状貌如妇人”.这正印证了孔子的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