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栅村的历史文化

马栅村是普宁四大文化乡之一,历来文人辈出,其于清代时候便已建有完全小学堂,这在同期普宁村落中,是较少的,而由此,村中建筑的装饰匾额壁肚联文等,不乏珍品!从卫星地图上看,马栅村的老聚落区域非常大,规模较大型的建筑也非常多!

从环城南路进入睦邻路,一个转弯就抵达马栅村北的学校及“扫首地”片,扫首地有一个三街三座兼左右厝包坐北朝南的寨围,该寨是马栅新乡所在,即新乡老寨。

从村西直入中心来开始,第一个遇到是“安仁里”,其为坐南朝北走向,内有两座建筑,一座为四点金厝儒林第,一座为三间二进的黄氏绍祖祠孝友堂,绍祖祠的壁肚六幅联文为今梅州蕉岭人清代进士钟孟鸿的作品。钟孟鸿善文词,喜作联,书法宗师李北海;其字体名为返童体,功力厚,造诣深,有铁画银钩之雀在京都曾有被称为“京华三枝笔”者,钟孟鸿荣居其一;帝王之区,能与书法大家何绍基子贞齐负盛名,传为佳话。这条联文在此后村中其他不少建筑中亦有所见,不过却没有像绍祖祠这样完整的。

离开安仁里后,开始往东,沿着外围小溪走,途中在路边榕树下看到一方感觉很特别的石碑,其上刻着两仪八卦,下刻“文曲星君”四字,石碑前还设有香炉,看可能与石敢当同?接着转入聚落中去,找到一座结构为一落式的罗氏旺祖祠。在旺祖祠的西北侧不远处,一路过去看到好多祠堂,其中有一些外建有围墙,形成寨围模式,而大门关着,比如亲仁里,就进不去,不知其内如何。所遇依次有黄氏乐天室、曹云黄公祠、黄氏宝祖祠、黄氏仁祖祠等建筑。这些建筑基本都为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二进式。黄氏乐天室的六幅壁肚联文非常有趣,除了草书之外,还有隶书、篆书,同样这些书法在村中其他建筑也有采用,可惜不知为何人作品。曹云黄公祠,堂号旭昌,与黄氏乐天室同座,其三山门楼壁肚为揭阳棉湖清末进士“岭南近代四家”之一曾习经的两对手撰联文。黄氏宝祖祠壁肚联文为陈廷杰的作品,其祖祠前是一个阳埕广场,广场西侧是旧时的供销社,东侧则是黄氏仁祖祠。仁祖祠则采用了绍祖祠处钟孟鸿的壁联,不过不完整,仅是其中一段。

马栅老寨坐西朝东,其背靠小丘前临大池,南北两侧各有河沟池和学堂池,四周有五水环绕,为三街七座兼左右双从后一从寨包格局,设有南北两座寨门。寨内除了寨包,及首座房屋为下山虎开中门样式,余下均为下山虎走龙虎门样式,有罗氏房祠、黄氏公室、罗氏祖祠崇德堂、黄氏宗祠崇报堂、黄氏祖祠、罗氏祖祠绍衣堂、罗氏公室、戴氏祖祠、关帝古庙等建筑。

在北门入寨,北门内有两方石碑,大概是民国时期的东西,内容是关于老寨内公***场所的一些禁约规矩,其中涉及到“五姓”,看应该是指当时居于老寨内的五个姓氏了。老寨内的建筑很古朴,最抢眼的应该是那些火式山墙,还有走龙虎门的样式!其建造年代估计与村史相差不远吧?明末清初?或迟至清代中期?在寨内的街落中三两个走转后,就看到黄氏宗祠。除了祠堂公室及部分住人的房屋之外,老寨内的多数建筑已经相当大气倒是还能觉察。

老寨的北门外有一座书斋,可能也是因为这书斋,所以门前的池塘名作学堂池。

老寨外南侧有一片建筑布局较为零散的聚落,其中有一座“道王古庙”,但不知其内所奉祀“道王老爷”是何方神圣,是何渊源?在这聚落中略逛了一圈之后,看看地图,还剩下村东北角的地方没去过,于是赶着时间,经过老寨前的戏台广场后,就直接抵达。原来村东北角这里是市场,也是我在寻找的“大德古庙”所在地!除了大德古庙,该处还有“先协圣庙”,及一座黄氏瑞祖祠。大德古庙奉祀的便是马大德先生。先协圣庙是一座三间二进设龙虎井格式的庙宇,庙内奉祀“先生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