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慈禧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机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人妻、人母,她权倾一时却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令人扼腕叹息;作为皇太后,她心思缜密、工于心计,在男人的权力世界里纵横捭阖,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慈禧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一生?她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三千年未见之变局”?

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慈禧究竟美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张帆今天在文学馆讲了“百年中国海军”的第二讲,带着个性化的思考和浓郁的历史感,其实这一讲的题目可以干脆叫“颐和园与北洋海军”。我们透过张帆对对这一历史个案的反复咀嚼、深入剖析,可以嗅闻到历史的一些真实味道。张帆一开始就讲,真正的味道是蕴涵在历史的复杂性中;从历史中获得仇恨容易,产生疑问和思考难,获得思想更难。历史的真空是巨大的,许多通向历史真实的蛛丝马迹、细节末梢、犄角旮旯,都需要我们去寻踪,而有些根本从一开始就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里。因此,产生许多为现实目的服务的历史神话也属正常。我小时侯也曾有过类似张帆的经历,清晰记得在故宫看过一个揭露慈禧太后罪行的展览,展名用特大号黑体字书写着“那拉氏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罪行展”。慈禧太后挪用海军银两建颐和园,也是罪恶的一项。可事实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罪恶的帽子套在慈禧一个人的头上,也不能简单地把中日甲午海战失利的直接责任归于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一个人。

从张帆所讲,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权谋是那么复杂,满汉官员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李鸿章与慈禧太后,李鸿章与醇亲王;满清皇室权贵之间关系的微妙,比如醇亲王与慈禧太后,醇亲王与恭亲王,等等,这都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明了的。所以说,1895年甲午海战大清战败,绝非中日两国间简单的军力比拼的结果,它是晚清国家综合病症在一次海战中的集中爆发;绝非中日两国军舰上速射炮0:68比例的严重失衡,而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全方位症候的集中体现。

影视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与历史真实的人物事件,常常是相差云壤。这似乎很正常,因为电视传媒的本质就是娱乐大众,大众也需要娱乐。电视传媒惯用八卦、解构、戏说、故事等十八般武艺,把历史、文化调剂成爽口的碳酸饮料。说实话,电视传媒还真的具有营养专家所说的碳酸饮料的缺点或问题:青少年不宜多喝碳酸饮料,是因为喝多了影响身体正常发育;老年人不宜多喝碳酸饮料,因为喝多了会导致骨质疏松,钙流失;青壮年也不宜多喝碳酸饮料,因为喝多了还会影响生命的繁殖能力。不过,我们好像已经对“致死”的娱乐无能无力了,但我们可以能力、可以自觉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文化习惯。那就是,如果您想有一颗会思考有思想的头脑,最好的办法是远离电视,多读书,读好书;多听讲座,尤其是在文学馆听讲座。

由张帆所讲,我又想到了美国汉学家保罗·柯文说的这样一段话:“在所有把过去加以神话化的具体例子中,重点都不在于过去确实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被后人为自己的目的而如何加以重新塑造。神话化的过程是:认定过去中某特定的主题,把它简单化,加以夸张和渲染,直至变成今人力量的源泉,足以使现在和过去强有力地相互肯定、互相印证。被利用的主题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过去的一部分,但也可能不是。”

也因此,我们常常用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假设历史。比如,我们可以动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假设如果慈禧太后没挪用北洋海军的银两修园子,而是全数用来打造海军,北洋海军就能在甲午海战中打败日本,称雄亚洲,然后发展资本主义,最后成为帝国主义的大清。这种假设既荒诞不经,又没有任何的意义与价值。因此这两者本身就没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讲历史一定要将历史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这样一想,假设的前提便荡然无存:首先,慈禧太后是一定要修园子的;其次,即便她把钱用来建海军,凭什么保证就能打败日本。

我翻译过现代才女作家凌叔华的英文自传体小说,英文名是AncientMelodies,中文译做《古韵》。里边的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有一章是《老花匠和他的朋友》。这位老花匠负责为慈禧太后养花,他就住在颐和园附近,有个花房。每逢节日时令什么的,慈禧太后要逛园子,他就提前摆上花。他很敬业,把薪水都用来买花肥养料。有的花金贵,得浇香油,喂芝麻,特别费钱。主人公“我”这个小女孩,跟着大人去看老花匠。说到慈禧太后修颐和园,老花匠有这样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他说:“是慈禧太后建的。你看,树比人的寿命长。现在好多人责骂慈禧太后不用钱买兵舰同外国打仗,而建了这座颐和园。我看她够明智,她一定清楚打不过那么多国家,所以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钱用在建花园上。瞧,阳光一照,够多气派。”

北洋海军的军舰早就成了废铁,而颐和园今天还能以不低的门票招待着中外游人,并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可算是慈禧太后的一件功劳,可惜她当时没有意识到。

后人看到只有国家经济富强,才不会被外族所侵略。

ps问一句,汝是商学院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