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狂之诗的角色简介

元末道人张三丰於湖北武当山创立。张真人身材魁伟,体质异常,不论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传其内家武功,乃参悟道家的内丹养生功法,转化成强身技击之术,据记载曾有「单丁杀贼百馀」的勇武事迹。 张真人入武当山修道後,某日得观蛇鹤相斗,从两者身姿动作,领悟了劲力刚柔之理,创出武当最高绝学「太极」,从此奠定武当派在武林二百年来的地位。

武当派武功素以拳剑著称,原本专走内家功夫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路数,武当弟子亦全为道士;惟二十馀年前大破「物移邪教」一役後,全派上下突然还俗,武学风格更大加改革,摒弃了养生道术而偏重於武斗实战,所有拳法剑术重新大幅整编,走上了暴烈辛辣之路,又以极峻烈的方式训练大量弟子,武当派声势因而一时大振,并生起「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野心。著名武技:太极、武当形剑、武当势剑、武当行剑、武当飞龙剑、两仪劫拳 东汉道人张陵(初代张天师)入四川青城山修道时,已有遗下「雌雄龙虎剑」及「降魔功」等奇功的传说,可知青城武道源流极长。目今之青城派,其历代祖师可上溯三百馀年之久。 青城派武功经过多年提炼,渐渐专注研习剑术之道,拳术等法已经旁落到次要位置,因而亦有人直接称青城派为「青城剑派」。

青城剑法入门讲究快速准确,以攻止攻,抢险截击;至大成後,则追求以无匹剑势震慑对手,其招术反璞归真,变化不繁。青城剑独步四川一省,故有「巴蜀无双」的美称。著名武技:雌雄龙虎剑、水云剑、风火剑 坐镇四川佛教名山峨嵋山,实际创立历史已不可考。有传说春秋时代「白猿公」司徒玄空,入山创立峨嵋武学,此事并无足够佐证;但可以确定最迟在宋代,已有僧人道士在山中传承武功的记载。数百年来,峨嵋山上及山下邻近地区的各种武术家数,渐渐自然融合,最终成之为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以枪棒术最为世人所识。峨嵋枪法独步天下,讲究闩拦扎打间的变化微妙,武林各派长兵,惟有少林棍棒能与之较量。 峨嵋武功虽然最初源出於佛道宗教,但早已演变成为俗家门派,兼收男女弟子,传承之风比一般的山门派系较为开放。由於枪棒属长兵器,适合於战阵上使用,峨嵋派弟子参军入伍也较他派为多。著名武技:骑龙枪、大手臂、圆机枪法 由全真派当祖师王重阳之弟子、「北七真」之一「广宁子」郝大通於金朝时入山创派,至今已逾三百年历史。创派之初已有传习道家剑术,经过数十代的传承和研究,创编出华山剑法***四十八套,为当今最悠久而渊博的剑术名家,因此在武林上有「剑宗」的称号,并有著名武谚云:「拳出少林,剑归华山」,可证其不二之地位。

华山既精研剑法,品种自然繁多,从轻灵迅捷到刚猛无俦的剑技都囊括在内;但练到高级处,则专门讲究「以气御剑」,以道家内丹养气的功法,结合击剑招数,运用呼吸吞吐催动剑劲与剑速。故其发招,往往剑锋未至,所生气劲已先夺势,此为「气剑一如」的最高境界。著名武技:飞仙九势、大还剑、元亨剑法 创派於甘肃平凉崆峒山,其源流极远,秦汉古辞书尔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记载。今之崆峒派武道,为历代入山修练之儒、释、道三教人士的武术合流形成,并参长西域外族武斗之法门,於一百六十馀年前,由祖师飞云子集大成,开山立派。

崆峒武术以繁杂见称,刀枪剑棍拳腿等皆有习练,冷门及奇门兵器亦格外多,钩、铲、鞭、刺、铁扇、飞爪、风火轮、判官笔等都收入。其目的是要修练到随时手拿一物皆可为伤人之器;单一兵器能够发挥异种的打法;器械法与拳法又可互换或夹杂运用,以混合变化的花法弥或敌人,秘诡莫测。著名武技:八大绝 「八卦拳」为出现於安徽、江蘇一带的武术,源流无从考证,最初可能与道家思想有关,但发展至後世之八卦门,已经完全是俗家武术,并无宗教内容,所谓「八卦」,仅是借卦象的方位为代号,演示步法的行进路线而已。

今八卦门总馆在安徽(明代南直隶省)南部徽州府。八卦门武术以精绝的「八卦步法」闻名於世,锻鍊时以绕圈走转为基本,实战时擅长游身绕击敌人侧面甚至後方,甚难防御。其拳法实际上多用掌(所以也称「八卦掌」),刚柔并济;开掌除了发劲打击,也为了施展多采的擒拿错骨技法,再配合下路步法的跘足踢扫,又可变化成摔投招式,「八卦拳」不论离身长攻和贴身短打皆有独到之处。八卦门兵器以刀剑短兵为主,又有双匕首之法,以刃代掌施用。另有五尺开外的巨型「八卦大刀」,本来只是门内练功用的重器械,但偶尔也有实战里能使得动的高手。著名武技:八卦沉雷掌、八卦游身掌、龙爪十缠、八卦破身刀 「心意拳」为一种极古的武术,来源不详,有说法乃是宋朝抗金名将岳飞,以枪法为基础所创。心意门现以山西祁县为根据地,传人远布河南、河北、陜西等地,流传甚广。 「心意拳」功法古璞,练者往往集中於「五行母拳」和「十二大形」单式重覆演练,而无繁复连绵的套招。

战术讲究以全身整体发雄浑之劲,一步直占中门(所谓「打人如走路」),以压逼的打法,不予对手空间,硬进硬打,不招不架。 心意门以拳法的发劲之理为根本,所创的兵器术亦是用重兵刃为主,其双手长刀及大枪最是著名。著名武技:五行母拳、十二大形、心意三合刀、六合大枪 发祥於有「武术之乡」称誉的河北省沧州府(明代属北直隶省)一带。相传「秘宗拳」最早出现於唐代,乃模仿猿猴相斗的动作而创,故有「猊宗拳」、「猊猔拳」、「猕宗拳」等名称,後世以音近而改称「秘宗拳」,以形容其灵动跳跃、变化难测的风格。据记载有宋朝拳师周侗最精此艺,并传予梁山好汉「玉麒麟」卢俊义,再传浪子燕青,史未可考。

秘宗门武术可谓综合了中原北方武技之精华,身法和步法讲究闪转腾挪,窜蹦跳跃,甚重视腿功踢蹴,擅长离身长手远击,迅快连击制敌。以拳法为基础,又演变多种兵械用法,如剑、单刀、长枪等,同样走轻灵巧胜的风格。另外亦有修练飞镖暗器。著名武技:半披风拳、里外战、明堂快刀 集数: 名称: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风从虎,云从龙 978-7-300-14168-8 2011.8 卷二 蜀都战歌 978-7-300-14167-1 2011.8 卷三 震关中 978-7-300-14498-6 2012.1 卷四 英雄街道 978-7-300-15860-0 2012.6 卷五 高手盟约 978-7-300-16154-9 2012.8 卷六 任侠天下 978-7-300-16272-0 2012.12 卷七 夜战庐陵 978-7-300-16270-6 2013.5 卷八破门六剑978-7-300-17619-22013.9 卷九铁血之阵978-7-300-17620-82013.10卷十狼行荆楚978-7-300-19133-1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