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故事歌颂了什么的功德

武夷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迷人的山水生态景观加上未受污染的空气、水和绿色食品构成养生文化的基本条件。武夷山的历史文化,虽说是道、儒、释齐辉并显,但是其主体文化则是道家文化,而武夷山道家文化的核心是武夷山开山鼻祖——彭祖的养生文化。“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彭祖及其子孙开创的灵芝养生文化,不仅提升武夷山养生休闲旅游圣地的品牌形象,而且还确认了武夷山灵芝在道家养生传承上的正宗地位,为打造中国极品灵芝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养生鼻祖彭祖食武夷山灵芝而寿及八百

武夷君养生之地——武夷宫

彭祖功德铭

几千年前,武夷山开山始祖——彭祖在武夷山下繁衍生息,开创养生先河,被尊为中华养生鼻祖。《列仙传》卷上“彭祖者,姓篯名铿,殷大夫也。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殷时“有采女问道于彭祖,少得道,知养性,年一百七十岁,视如十五”。

彭祖养生文化——武夷山彭祖屋

道光《武夷山志》载:彭祖“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善养生术,寿七百七十岁。子二,曰武,曰夷,同居于此。或曰:山因是得名。”彭祖精于养生,因常食武夷灵芝,寿及八百仍然貌似童颜、不见衰老,史称“茹芝饮瀑,遁迹养生”。

彭祖父子开山挖河、疏干洪水,成就今日武夷山

秦始皇、汉武帝寻成仙之术最终没能如愿,倒是只有闲逸在武夷山的彭祖寿高八百,这是否意味着武夷山是唯一一个成仙的秘密所在呢?无怪乎武夷山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也说明了武夷山这片神奇的山水所蕴涵的无可替代的自然力。

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子对他推崇备至;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有关于彭祖的言论。《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史记》等史书也有关于他的记载;道家更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许多道家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

《武夷山志》彭祖“茹芝饮瀑,遁迹养生”记载

武夷山因彭祖而得名,彭祖因灵芝得以长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崇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圣地的武夷山,从古至今处处闪耀着彭祖养生智慧,武夷山的青山、绿水、仙芝、灵茶,世世代代养育着武夷山人,孕育着武夷山养生文化生命之源。

二、道祖老子在武夷山尝灵芝炼成上上药

武夷山桃源洞内的老子像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列仙传》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在武夷山,老子被尊为道教鼻祖供奉在武夷山的“三教堂”,与释迦牟尼、孔老夫子同居一殿。三教堂位于武夷山九曲溪水帘洞沿崖,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近由俗人改建三教堂,祀孔子、老子、释迦,殊为不伦,亟宜恢复旧观,以存古迹。”

武夷山水帘洞山谷内三贤祠

紫芝峰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在鼓子峰左,屹然高耸,半腰有灵芝状圆石一块,名为灵芝石,俗称蘑菇石,峰峦也因之称紫芝峰。据传灵芝石为老子炼丹之地,故有灵石之称。《武夷山志》:“紫芝峰,鼓子峰左。屹然高耸,半腰有石形类芝,曰灵芝石。下一石鹄立,曰观音石。渡桃花涧上流,逾小岭可三四里,至峰下。”

武夷山桃源洞的八卦石盘

《武夷山志》卷十八载,“陈冲素,字虚白,时地皆不可考。修道武夷,著《规中指南》,尽发内丹三要之旨。尝与樵者饮,忽仆地,梦入一洞食青灵芝,即绝粒。后仙去。”可见武夷山灵芝已被视为仙丹之物。

武夷山是道教文化名山,自老子在此尝灵芝炼丹成名之后,武夷山灵芝便被道家子弟奉为炼丹养生之上上药,并被古今医药学家推荐为最地道、最正宗、质量最好的灵芝药材,武夷山也就视为“灵芝”生长培育的最佳道场。

三、理学宗师朱熹诗绘武夷仙灵

道教建筑中常用的装饰图案有灵芝、仙鹤、八卦、暗八仙等。灵芝、仙鹤象征长寿;八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暗八仙”即八仙手中所持之物,这些图案暗指八位仙人枣扇(汉仲离)、剑(吕洞宾)、葫芦(铁拐李)、拍板(曹国舅)、花篮(蓝采和)、渔鼓(张果老)、笛子(韩湘子)、荷花(何仙姑)。在武夷山古建筑中,灵芝如意造型随处可见,其中尤以“武夷精舍”为最,雕刻玲珑的屋檐和镂空景致的阳台,唯有灵芝及灵芝如意、灵芝祥云应用最广。

《武夷精舍》的灵芝如意建筑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智仁堂、隐术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清康熙年间,又赐予“学达性天“的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08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武夷精舍》

《武夷精英》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朱子理学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把武夷山推到了“执全国学术之牛耳”的地位。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教学40余年,朱熹的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发展在武夷山。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有诗言: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的《九曲棹歌》首引:“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武夷山上有仙草灵芝、武夷山下有九曲清溪的人间仙境景象。

四、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为后人尊为农业和医药之神。在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的辽代绘画《神农采芝图》中,神农赤足袒腹,披兽皮,围叶裳,负竹篓,举灵芝于山石间。证明神农对灵芝的推崇之心,灵芝在神农药学体系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它确属稀世珍品,二是它具有神奇的功效,这于《神农本草经》中得以充分体现。现存最古老的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里记载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在120种上品中药中,灵芝位列人参之上,为上上药,并根据灵芝类的形态和颜色将其分为六芝,认为灵芝“安精魂,增智慧,益心气,坚筋骨、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草经》被后来的医药学家奉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

神农采芝图

《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茶在神农尝百草中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护体之神茶。茶文化在武夷山历史悠久世人皆知,武夷沿茶也是香飘世界,其实武夷灵芝历史较之武夷岩茶更为悠久,元朝林锡翁作诗《咏贡茶》云:“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可见武夷山不仅养育大红袍,而且更早有灵芝。

《咏贡茶》

近年来,医学专家对武夷山灵芝的研究成果斐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灵芝研究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林志斌教授撰写的《灵芝的现代研究》中,证实武夷山灵芝药理成分全国最高、质量最好。此后,武夷山灵芝空前受宠,成为众商家采购的正宗原料。

五、武夷山灵芝栽培历史

灵芝在道家服食的仙药中占有显赫地位,于是,灵芝又有仙草美名,成为仙境象征物。“灵芝”在“仙药”中占有显赫地位,历史上著名道家人物如葛洪、陆修靖、陶宏景、孙思邈等,都很重视灵芝研究,对推动中国灵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然而道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得到灵芝,可是灵芝的数量少而难得,道家没有沉湎于空泛的幻想,而是努力实践,摸索出灵芝的种植方法。这在古代大大促进了灵芝的研究。

武夷山灵芝基地

公元1688年,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具体的记述了“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包暴干冬笋,俟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树腐烂处,来丰富雨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这些种芝术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古人创造的栽培灵芝的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为今天人工培育灵芝积累了经验。《花镜》中记述将灵芝“取置盆松之下,兰蕙之中,甚有逸致”,说明古时发现灵芝的观赏价值,还制作成盆景等艺术品。

如今,智慧的武夷山人在先人灵芝种植经验的基础上,采集武夷山野生灵芝驯化菌种,采用仿野生大段木栽培技术成功培育出正宗的武夷山灵芝,在武夷山建立起了近百亩灵芝种植基地,并把种芝技术推广到全国,开创了段木种芝技术先河,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武夷山灵芝基地

武夷山灵芝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素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著称,享有“碧水丹山”之美誉,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地区,是全球最好的灵芝产地,也是全球绿色有机食药用菌最为集中、珍贵的基地之一。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夷山灵芝养生文化作为中华养生文化之大统,积古今养生大家智慧与一体,深深影响了东方乃至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