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山城巷
上重庆近20年,几次想去十八梯和山城巷,都未能成行。今日闲暇,约几耍伴,得以前往。
小什字地铁出口,导航直奔“十八梯”。导航结束,铁皮围档挡道,“十八梯传统风貌改造禁止入内”一长串字符如冰块打在身上拔凉拔凉的。再次导航“山城巷”,几分钟就到,身心渐暖。
抬腿跨过牌坊门坎,就算进入山城巷了。石级苍老,砖墙斑驳,历经沧桑岁月的山城巷如饱经风霜的老人,斜躺在歪歪的逍遥椅上,向路人倾诉着他的过往……
人实在是多,众多网红打卡点,早已被操着京腔粤语的俊男靓女挡了道,或被金发碧眼的壮汉女妞占了门,店铺挤不进,相位站不上,只好草草地穿过“花的故事”,迈过“忆童年”,瞄一眼“婆婆与猫”。哎,善待外地人,礼让他国友吧。
小跑几步,便来到了长乐永康石朝门。清代石门,长乐永康,人之所向。拾级而上,又一石朝门矗立,朝门正上方“亦庐”依稀可辨。两边阴刻对联模糊不清,似“让三分自多乐地”“退一步别有洞天”字样,只有连猜带蒙。此联既是地理状况写照,也乃人生处世哲理。
? 走走停停,便到厚庐。无论石门建造,还是“厚庐”字样,可谓端庄、大气、厚重,犹见当年蓝师长那行善之心,布仁之举。再向上行,就到了“体心堂”。大门八卦形态,典型南方传统院落,这里给养了多少孤老弃孩,只有那厚重的青瓦灰砖知道吧。
经过“小巷盖碗茶”,本想闲坐半日,品品市井烟火,同行却不断催促,“无限风景在前头”,老板倒好的盖碗茶便成了横眉冷眼细语嘀咕。再往前走就是金马寺小学旧址,一见“小学”无比亲切,穿门入院,金色骏马驮金身菩萨隐遁早去,金马寺已无寺庙痕迹,曾经的小操场成了院内坝坝茶,细细打听向奎老师下午3点还要来“吹垮垮”,因时间较久难等就只有下回了。出金马寺小学就来到了“仁爱堂”,神父已去,修女不在,这里办了个“百年消防头盔展”,戴上头盔,摆个造型,权当打卡了。
抬头望,已至“领事巷”。一友感觉意犹未尽,又折回来整了“李有才酱鸭饭”才幸幸而去。我也是迷糊不已,只读过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他李有才咋来山城巷经营酱鸭饭了?
? 一路人往回走,也是“麻雀嫁女一一叽叽喳喳”。月儿说,下回走慢点嘛,“爱情小巷”都没去成。君儿说,不给你们几个扯拐匠一起了,逛个巷巷像赛跑,下回各人去走步道。蓝儿说,专门来看“女性影像馆”,居然没合个影,郎个发朋友圈嘛。好吃狗静儿更是叽叽歪歪,说逛半天,“灵儿姐家豆腐脑”只闻了一下味,“弄色花厨私房菜”也不搓一顿,“汤元西施”店里我一个女人光看美女有屁用呀。
哎,好吃狗改不了吃……好耍娃忘不了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