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易经的故事
易经的故事
我姓易,但我很不容易
当想到要做一辑有关易经的内容时,心情不其然的感到困恼。因为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虽然名字叫「易」经,可经过了二千多年,无数祖先的研究批注,这部经已经被超过四千种不同「解注」变得很不「易」了。因为易经是二千多年前的作品,内中文字深奥难明,也难怪如此多人为其解注。
我叫经,但不是一本易念的经
还有,若你问易经是一部怎样的「经」时,也实在一言难尽。原则上,易经是一部用於占卜的书。但到了孔子时,经孔子以儒家理念解注後,易经就开始变成一部有关哲学的书了。再後来,经道家发展成一套中医学理中的重要原理,同时成为气功的基础!
易经是由夏朝和商朝的占卜系统中继承发展出来的,当中还包含了一些大禹治水而发现八卦的故事,夏朝的占卜系统叫「连山」,商朝的叫「归藏」。到了周朝给周文王〈姬昌〉作了一个有系统的总结,从此,这套卜卦系统就被叫做「周易」了。
不断被解注的经
周朝末期〈即是春秋和战国〉,孔子成为易学史上第一个,对易经内容解注的人。他的解注叫「十翼」,正确点说叫「易传」,不过最讽刺的是,这部十翼,後来又经过无数人来「注解」。
虽然秦始皇有焚书坑儒,但因为当日的易经被视为占卜〈视为预测科学?〉、医学的书而保存下来。到了汉朝,因为汉朝人是非常崇尚阴阳五行,他们视「平衡」为世间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於是「平衡」思想渗透到生活所有角落,当然,易经更不能例外,汉朝人在易卜的基础上,加入了阴阳五行观念,其中代表有京房氏。
唐朝文化虽然灿烂,但易卜没有从根本上的变革。直至到了宋代....
宋明两代是一个易学重要的时代,因为这时出现了两位很突出的人物─邵雍〈邵康节〉,他一改传统易卜占卦的方法,提出了以「万物类象」,「由象生卦」的「梅花心易」,与传统的「由卦生象」〈即是先产生卦,再从卦看现象〉完全相反的占卜方法,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局面。另一个则是朱熹,他开启了此後几百年宋、明理学的先河。使易经发展成一套以达致「内省」的心灵哲学伦理系统。影响至今。
所以,对这部包含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经典,想以小小篇幅来描述,实在很困难,不过,我还是可以由浅入深,慢慢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