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天才枪手”温庭筠,在考场上做过哪些小动作?

温庭筠作为晚唐与李商隐齐名的大才子,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但是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名落孙山,一辈子只做到了最低级的县尉、国子助教这些不起眼的小官。不得不佩服这位仁兄,他是个考试狂人,40岁到55岁都还奋战在科举考试第一线,虽屡次不中,但积累了丰富的考场经验,再加上他才思敏捷,诗文绝佳,他为了揭露唐朝科举的腐败,一直作为科举第一枪手而存在。

温庭筠是山西太原祁县人,自幼才思敏捷,当时唐朝科举考试要考律赋,需要押八韵,这对于一般人言是非常难的。温庭筠是一代奇才,腰一叉就能做出一韵,只要叉腰8次就可以全部写完,由此得名温八叉。科举考试自隋朝创立,唐朝开始逐步完善,考生想要在考场作弊是非常难的。考生进场要脱衣搜身,进场之后考生之间有完全隔离物,想要交头接耳、抄题是非常困难的。正是在这样苛刻的考场条件中,才能凸显温庭筠作为第1枪手的大才。

最令人佩服的是大中十二年的那场考试。考试的主考官是北山侍郎沈询。他早已对温庭筠考场最牛枪手的大名有所耳闻,温庭筠自然成为他考场监考重点防范对象,只要把他管住了,考场上基本上闹不出什么乱子来。所以沈询特意将温庭筠的座位排到他面前,使温庭筠与其他考生隔了很远一段距离,自己只要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特殊人才就可以了。考试开始后,温庭筠正常作答,没有什么大动作,不一会儿,他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就提前交卷了。沈询看了看他的卷子,短短时间内他已经写完了一篇1000字的文章,大为惊叹。

更牛的是走出考场的温庭筠对众人说,他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帮考场中的8个人完成了答卷。温庭筠枪手的本领可以说已出神入化。事后调查发现这一次考试出现了漏题,温庭筠是不是暗地里知道了试题不得而知。与这次科考有关的官员全部遭到贬黜,温庭筠自然再一次名落孙山。多年科举不第使得温庭筠产生了一种对科举的憎恨与蔑视,所以他才想着在考场上搞点乱子,想尽办法做枪手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代价也是非常大的,温庭筠一辈子只做了一些皮毛小官,但是他在花间词的创作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被称之为花间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