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为什么彭德怀总司令是跟其他人说毛岸英是刘秘书?

毛岸英上朝战,这在一般国家中是不多见的,而毛泽东却把他的孩子送去朝鲜战场,体现了主席作为伟人的伟大。因为是毛泽东之子,如果不化名可能其他人会处处照顾,工作上也放不开手脚,不好开展工作,所以化名刘秘书,这样便可以像一个普通战士一样驰骋疆场。

毛岸英作为领导人的子女上战场肯定是要化名的,一是毛岸英不愿别人区别对待他,他要做一名普通志愿军,二是不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从而产生决策失误。

毛岸英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起初到朝鲜战场,除了彭总司令外极少有人知道毛岸英的身份。而彭总司令身边有三个秘书,一个军事秘书,一个政治秘书,还有一个是机要秘书。这个机要秘书姓刘,后来才知晓,他就是毛岸英。”“至于为什么姓刘,后来与毛岸英妻子刘思齐交谈时得到证实,这缘于刘思齐的父亲姓刘。”刘思齐,女,汉族,1930年3月2日出生在湖北省,毛岸英的妻子,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女儿。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她的同母异父妹妹邵华与毛岸青后来也组建了家庭。

因为毛岸英烈士只想做一个真正的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而战,而不是做别人的包袱。最终证明他是优秀的***和国战士。为全军指战员作出了榜样。

主要的原因有二个。一个是为了毛岸英的安全,必须要保密。毕竟是毛主席的儿子,树大招风。另一个,则是使毛岸英容易与普通的官兵打成一片,避免有特权意识,及其生活的特殊化。

不仅仅是电影《长津湖》,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里也出现了“刘秘书”这个角色。而且,在真是 历史 上,毛岸英烈士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化名也的确是“刘秘书”、全名刘永福。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刚刚回到延安的毛岸英一身苏式军服,相当“洋气”。但他的父亲毛泽东主席对此却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要求毛岸英脱下“洋装”、尽快融入中国的大环境、去深入了解自己的祖国,首要则是去学习怎样做一个中国农民!不久之后,毛岸英遵照父亲的意见换下了“洋装”、穿上了土布衣服,投入到了“土改”工作之中。为了不搞特殊、同时也是出于保密需要,在加入土改工作队之后,毛岸英使用了杨永福这个化名。

至于为什么使用这个化名,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毛岸英在“白色恐怖”时期出于安全考虑,曾经随母姓、叫过杨永福这个名字,他的胞弟毛岸青则叫做杨永寿。甚至在苏联期间,兄弟二人还曾经使用过这两个名字。之所以选择“永”作为字辈,很可能是取了兄弟二人谱名字辈“远”的谐音。毛岸英的谱名是毛远仁、毛岸青的谱名是毛远义,而他们的叔伯弟弟毛远新也同样是“远”字辈。

有人曾经的对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里“刘秘书”的刘姓提出过质疑,认为这是剧本的BUG,毛岸英烈士的化名应该是杨永福而非刘永福。这么重大的题材、又涉及如此重要的人物,编剧再没脑子恐怕也不会犯种低级错误,不是吗?事实上,毛岸英烈士在朝鲜战场上的化名就是刘永福、也被称作“刘秘书”,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机要秘书。

关于毛岸英烈士的化名为什么会由杨姓改为刘姓,目前没有比较正式的说法。个人认为,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安全和保密需要,因为杨永福这个名字已经不再那么保密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土改工作队期间,虽然毛岸英一直使用杨永福这个化名,但后来还是有一部分人知道了他就是毛岸英,继续使用杨永福这个化名不利于保密。毕竟,美帝的情报系统还是不容小觑的!至于为何选择刘姓,这个好理解,因为毛岸英烈士的夫人姓刘。彼时二人新婚燕尔,正处于婚后的蜜月期,用夫人的姓氏作为自己化名的姓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是吗?

综上所述,刘永福是毛岸英烈士在朝鲜战场上使用过的化名。作为彭总的机要秘书,彭总向别人介绍他是“刘秘书”,无可厚非。之所以要使用化名,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保密需要,毕竟美帝的情报系统还是不容小觑的。二是出于“接地气”的考量,顶着“毛主席的儿子”这样的光环,毛岸英在朝鲜恐怕很难与周围的同事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使用刘永福这个化名,更便于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也符合毛主席一向的行事作风。

一句话就是为了保密,没别的意思。